返回

第八卷 不戰

首頁
凡戰,若敵衆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遠來,糧饷不絕,皆不可與戰,宜堅壁持久以敝之,則敵可破。法曰:“不戰在我。”①

    唐武德中,太宗帥兵渡河東讨劉武周。江夏王李道宗②時年十七,從軍,與太宗登玉壁城③觀賊陣,顧謂道宗曰:“賊恃其衆,來邀我戰,汝謂如何?”對曰:“群賊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以力争。今深溝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難持久,糧運将竭,當自離散,可不戰而擒也。”太宗曰:“汝見識與我相合。”後果食盡夜遁,追入介州④,一戰敗之。⑥

    ①不戰在我:語出《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下,但與原文略異。原文為:“夫不戰者,在我。”

    ②李道宗:唐宗室東平王李韶之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封略陽郡公;次年,從李世民讨劉武周有功,拜為靈州總管。貞觀初,從李靖破突厥功著,升任禮部尚書,改封江夏王。

    ③玉壁城:軍事重鎮。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

    ④介州:州名。故址在今山西介休。

    ⑤本篇史例出自《舊唐書·李道宗傳》;又見《新唐書·李道宗傳》。

    【譯文】

    大凡戰争,如果處于敵衆我寡、敵強我弱,兵力對比于我不利的形勢下,或者敵人雖遠道而來但糧饷供應源源不斷,對于此種敵人我都不可立即與其進行決戰,而應當堅守壁壘,持久防禦以消耗和拖垮敵人。這樣,就可以最後打敗敵人。誠如兵法所說:“不輕易與敵決戰的主動權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

    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軍東渡黃河讨伐割據勢力劉武周。江夏王李道宗當時十七歲,随軍從征,與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觀察當面敵人陣勢。世民回過頭來問道宗說:“敵人依仗其兵多勢衆,企圖與我軍決戰,你說我們應當怎麼辦?”道宗回答說:“敵人鋒芒正銳不可直接抵擋,但容易以計謀屈服它,難以單憑武力同它争勝。現在我們采取固守深溝高壘的方針,便可挫殺敵人鋒芒;敵人雖多但屬烏合之衆,不能持久作戰,等到其糧草耗盡,必定自然離散,那時我們将不戰而擒獲敵人。”世民稱贊地說:“你的見解與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後,敵人果然糧盡而連夜北逃,李世民率軍追到介州,一戰而把劉武周軍打得大敗。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