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卷 圍戰

首頁
凡圍戰之道,圍其四面,須開一角,以示生路,使敵戰不堅,則城可拔,軍可破。法曰:“圍師必缺。”①

    漢末,曹操圍壺關②,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

    連月③不下。曹仁言于曹操曰:“圍城必示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使人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延日久。今鈍兵堅城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策〔也〕。”操從仁言,乃拔其城。④

    ①圍師必缺:語出《孫子兵法·軍争篇》,但“缺”原文作“阙”。

    ②壺關:漢置縣。東漢末為上黨郡治,位于今山西長治北。

    ③連月:馬本及各本皆誤作“連日”,今據史校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稱:“公圍壺關三月,拔之。”

    ④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魏書·曹仁傳》。

    【譯文】

    大凡圍攻城邑作戰的原則是,即使能夠四面包圍守城之敵,也要虛留一個缺口,以此向敵人顯示有逃生之路,從而動搖其固守堅城的決心,待敵人争相出城逃命之時而擊之,這樣,既可不攻而占領城邑,又能于運動中殲滅敵軍。誠如兵法所說:“包圍敵人時要留有缺口。”

    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圍攻壺關,久攻不克,曹操下令說:“城破之日,城中人全部活埋。”可是,連攻幾個月還是攻不下該城。這時,曹仁向曹操建議說:“圍攻城邑一定要虛留缺口,以示其有逃生之路,目的在于向敵人敞開生路以動搖其守城決心。而今您卻告訴他們隻有死路一條,這樣便迫使他們人人拚死守城。況且該城堅固而糧食充足,如果強攻就會傷亡士卒,圍困就會曠日持久。現在我們陳兵于堅城之下,以進攻拚死守城的敵人,這并不是行之有效的良策啊。”曹操聽後采納了曹仁的建議,最後終于迫使守敵投降而進占了壺關城。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