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後,大公由倫敦奔赴裡斯本,我則與彼得伯勒爵士[11]的隊伍會合,這位爵士是我在那不勒斯時有幸結識的,我在那不勒斯的那段故事,之前我已向諸位提及。
他接受巴塞羅那駐軍投降時,我就在他身邊。
當時,他通過一次高貴而傑出的行動,向世人彰顯了他的品格。
就在雙方協商投降條約時,有幾支聯軍的部隊進入巴塞羅那城,開始肆意劫掠。
以腓力五世名義指揮軍隊的波波利公爵在彼得伯勒爵士面前抱怨了此事。
“請允許我和我的英國同胞到城裡去一會兒,”彼得伯勒說道,“我可以擔保,一切将像從前那樣秩序井然。
”
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随後就離開了巴塞羅那,讓這座城市在敗降時保全了顔面。
沒過多久,幾乎已征服西班牙全境的卡洛斯大公來到巴塞羅那。
我重新陪在他左右,一直用着卡斯特利侯爵的名字。
有天晚上,我和大公的其他侍官在城裡的主廣場散步,随後我看到一個人,他那時而緩慢時而快速的走路方式讓我想起布斯克羅斯。
我于是派了個人跟蹤他。
去的人回來禀告說,那家夥戴着個假鼻子,自稱羅布斯蒂醫生。
我當即确定,他就是和我打過無數交道的那個無賴,他混入城内,必然帶着監視我們的意圖。
我把情況向大公做了彙報,大公讓我全權處理此事,按自己的想法去處置他。
我先是下令把這個無賴關進警察總局。
我為他準備好一場當街表演的節目:我派了些精銳部隊的士兵排成兩排,從警察局門口開始,一直列隊站到港口,每個人手裡都拿着根鞭打用的桦條。
他們相互間的間隔相當寬,這樣可以保證他們伸直手臂揮舞桦條。
布斯克羅斯被從警察局裡帶出來後,當即就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他精心準備的,或者換句通俗的話來說,他是這場盛典裡的國王。
他拔腿就跑,同時拼命躲閃,他雖然逃掉了一半的抽打,但還是至少挨了兩百鞭。
到港口後,他癱倒在一條小艇上,這條小艇将他帶上一艘三桅戰船,在那裡,他有足夠的時間治療自己的背傷。
又到了吉普賽人首領處理他部落事務的時候了,他向我們告辭,後面的故事便留到了次日。
***
[1]原注:簡禮付洗指用水而沒有用聖油的洗禮。
“翁迪娜”(Ondine)和“簡禮付洗”(ondoyer)的詞源一緻。
[2]原注:安息年,據《利未記》25,2-7:“第七年是安息年,土地要休息,以尊崇耶和華”。
(438×7=3066)
[3]原注:腓力二世(1527-1598),1556年起成為西班牙國王。
[4]原注:卡洛斯大公即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1685-1740)(譯注:卡洛斯大公是西班牙的說法,一般稱卡爾大公或查理大公等)。
[5]原注:指利奧波德一世(1640-1705),1658年即位。
[6]譯注:神聖羅馬帝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所以對皇帝有“皇帝陛下”和“使徒陛下”兩種稱謂。
[7]譯注:王室侍官的鑰匙指的就是王室侍官的職位,鑰匙是這一職位的象征。
[8]譯注:現奧地利最南面的一個州。
[9]原注:安娜—瑪麗·德·拉特雷穆瓦耶(Anne-MariedelaTrémoille,1642-1722),她在第二任丈夫弗拉維奧·德格利·奧爾西尼于1698年去世後,用起了“于爾桑親王夫人”的稱謂。
她肩負路易十四的外交使命,自1700年起在西班牙政壇扮演重要的角色,直到1714年腓力五世的第二任王後将她逐回她的祖國法國為止。
[10]譯注:曼托瓦是現意大利倫巴第大區曼托瓦省省會,當時屬西班牙統治下的米蘭公國。
[11]原注:查理·莫當特,彼得伯勒伯爵(CharlesMordaunt,CountofPeterborough,1658-1735),指揮聯軍讨伐安茹的腓力五世,尤以圍攻巴塞羅那的戰事聞名(1705-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