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原版第三版編者序

首頁
借這次重印的機會,我們想回顧一下《薩拉戈薩手稿》全本法文版當初面世的整個過程。在本書第六百七十六頁,我們以鳴謝詞的形式,向所有為這次出版行動助力、保證其成功實現的有關方面和各界人士表達了謝意,并羅列了他們提供的種種素材[1]。另一方面,在前兩版出版後,我們看到一些書評,書評本身讓我們深感榮幸,但在書評中,各位批評家對我們的這個全本法文版依然有不甚理解之處。長久以來,我們一直非常欣賞波托茨基的這部傑作,該書原以法文創作,卻沒有出過任何一個法文的版本(羅傑·卡依瓦的法文版缺失了原書四分之三的内容,而且難言充分可靠,因此不計在内),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憾事。萊謝克·庫庫爾斯基的波蘭語版本(1956年及1968年)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他使用三份各包含一部分殘章的手稿(我們分别以K、S、V三個符号指代),來修改此前霍耶茨基的波蘭語譯本(C),這樣看來,以他的這些素材為基礎,再配上我們手頭其他一些過往的相關印刷物(L、A、D),整理出一個法文全本,是完全可以期待之事。華沙的波蘭國家圖書館非常慷慨地向我們提供了這三份手稿的微縮膠片,後來又提供給我們殘章F,以及R版本的手稿。而我們的社長也向我們指出,在蓬塔爾利耶市[2]的市立檔案館裡,有一個M版本手稿的複本。通過所有這些素材,我們對作品的構思和創作進程有了認識,對不同文獻的相對價值也有了了解,并由此複原出法文文本的六分之五内容。此後我們又繼續訪問了世界各地的圖書館,查看了各種館藏書目的目錄,但搜尋工作一直沒有成果(目前,我們已不再能夠從公立圖書館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文本殘章),因此,法文文本中缺失的部分隻能從唯一的參考文獻即霍耶茨基的波蘭語譯本(C)重新譯回法文:斯庫平斯卡—揚科夫斯卡女士(Skupinska-Jankowska)承擔了翻譯工作,并順利完成。由于C版本是完全獨立的素材,因此在版本注釋中可以看到,我們以這一素材為基礎,将其與其他所有文獻進行了從頭到尾、極為細緻的比照[3]。就這樣,我們推出了《薩拉戈薩手稿》的第一個全本法文版。

    在作品付印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華沙手冊》雜志的第三期是波托茨基專刊,專刊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新信息,我們于是在最後時刻又增補了幾個注釋。專刊裡提到兩本未公開出版的論著,作者分别是瑪利亞·埃維莉娜·佐爾妥夫斯卡和旺達·拉帕茨卡(WandaRapacka),而直到《薩拉戈薩手稿》第一版出版幾個月後,我們才得到這兩本論著的複件,但我們并未從中發現任何需要我們返工修改的見解。不過,佐爾妥夫斯卡女士的年譜研究,特别是她為《波蘭名人生平辭典》撰寫的揚·波托茨基詞條,讓我們大受啟發,我們又借鑒了多米尼克·特裡埃爾出版的波托茨基的《政治文集》,将這本書中編者整理的帶有具體年代、日期的事件與佐爾妥夫斯卡女士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在《薩拉戈薩手稿》的第二版中配上了一份“作者及本書大事年表”。這份大事年表确實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在第二版出版前,馬雷克·波托茨基伯爵令我們非常感動地提供了三份屬他所有的手稿殘章(K’、G、Q),這三份手稿是對我們第一版工作的肯定(因為從叙事内容看,小說并沒有任何變化);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了這三份手稿,從波蘭語重新譯回法文的部分縮減到隻占全書的九分之一。

    目前讀者所看到的第三版對之前的版本進行了嚴謹苛刻的審校:修正或增補了十幾處注釋,對翻譯部分的文字(第四十六、四十七兩天,以及自第五十七天至小說結尾)在文體上進行了一些微小的修飾。這些調整來自我們幾位新合作者的寶貴建議,在此謹向她們緻以衷心的感謝。

    勒内·拉德裡紮尼(RenéRadrizzani)

    1992年2月11日寫于洛桑

    ***

    [1]譯注:此鳴謝辭中文譯本略去。

    [2]譯注:蓬塔爾利耶(Pontarlier),法國城市。

    [3]譯注:如前所述,版本注釋在中文譯本中略去。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