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寒流來襲

首頁
    尼西特最高評議會議長的領導之下,他正值政治家的生涯中堪稱少壯派的時期,有着優雅的外表和一帆風順的經曆,在以女性為中心的選民中頗有人緣,同時他又以軍需産業為背景,政治資本傲視群雄。

    即使遭遇到救國軍事委員會那種緻命傷般的武裝政變也沒有傷到他一絲一毫。

    市民們都期待着他有足以與其辯才相匹配的指導能力。

    可是在今時今日光憑口頭辯舌無法解決的狀況到來時,他卻直接或間接地從他日常挂在嘴上的“摯愛的市民們”面前消失了,他隻透過政府發言人表達了“深切感受責任之重”,連他所在之地也模棱兩可,這些事情更加深了市民們的疑惑。

    市民們懷疑,像優布·特留尼西特這種人是不是就是自古文明時代就一直存在的,光靠一張利嘴吃人不吐骨的煽動政治家?事實上根本沒什麼能力去處理緊急事态……。

     但是,一向對特留尼西特厭惡至極的伊謝爾倫要塞司令官楊威利上将有着和市民們略有不同的見解。

    他對特留尼西特的感覺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毫發無傷的男人”。

    這是楊個人的看法,或許這種評價有過之或不及之處,但是,目前特留尼西特背叛了市民對他短暫的期待,招緻衆人的失望和反感,是不争的事實。

    即使如此,當初将特留尼西特奉為政界的希望之星,對他的政綱大加贊賞以拉攏選民的商業新聞傳播媒界仍堅持“不是議長個人的責任,所有的市民都有責任同時要有自覺”的說法,赦免了最高權力者的罪行,采取了分散責任并掩飾其行蹤不明的方法,反将批評的箭頭指向了“對政府欠缺協助意願,一味自私地主張享有權利”的市民頭上……。

     國防委員長華爾特·愛朗茲在升平時代隻不過是優布·特留尼西特手下的小喽羅罷了,而且還未必是一個深受信任和重視的手下,特留尼西特之所以讓他坐上國防委員長的位置,是因為當初同盟的建國者們因擔心會出現獨裁者而立法管制禁止評議會議長兼任各委員會的委員長之故。

    然而,事實就如人們背後的議論一般,“表面上是愛朗茲委員長,實質上是特留尼西特議長”,他隻不過是特留尼西特政府當局和軍部之間的聯絡人罷了。

    他從未曾發表過屬于自己個人的見解及政策,人們視他為從特留尼西特和軍需企業群之間緊密結合着的金錢、權力輸送帶上獲得些許利益的三流政客,而他自己對這種評價也甘之如饴。

     可是自從帝國軍閃電入侵費沙之後,這個看似已屹立不搖的評價。

    似乎有了大規模修正的必要。

     當優布·特留尼西特發揮其為後世人所不恥痛罵的不負責任,一頭栽進他自己的保身樂園之後,叱責狼狽不已的同事們,獨力領導内閣會議,不斷采取各種政治方面的緊急措施,防止同盟政府自亂陣腳的便是他-華爾特·愛朗茲。

    過了五十歲大半,第一次坐上内閣主席位子的他,在面對難關時,看來卻仿佛年輕了十歲以上,他挺直了腰杆,皮膚泛出了光澤,步伐強而有力-雖然失去的頭發不可能再長出來。

    “把戰鬥的指揮權委交給那些穿軍服的專家,我們所必須做的決定是要投降或者抗戰?也就是說,我們要決定國家的行進方向,明示給大衆,讓軍部協助我們。

    如果我們一味地自亂陣腳,逃避該承擔的責任,事态就會失去控制而演變成由最前線的軍人來主導,經過大量而無益的流血之後,或許整個國家組織就會在一片混亂聲中瓦解,這同時也意味着民主政治的自殺。

    我們絕對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 環顧當場,由于還沒有一個人主張投降,于是國防委員長改變了議題。

    “那麼,大家都決定要抗戰了,這裡面也有兩個選擇:和侵略者誓死作戰一直到同盟的所有領土都化為焦土,所有的國民都倒下為止呢?或者,以講和或和平為目标,盡量整備出可以獲得有利條件的政治環境-而這是不是要選擇武力來做為技術上的手段?我認為都有必要先行确認……” 其他的閣員們都帶着困惑的表情沉默着,然而,他們困惑的原因或許不是事态的棘手程度,而是國防委員長的沉着及明晰的表現重重打擊了他們對他原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

    不久之前,還是字典上“有職無權”這個語詞的典型例子的國防委員長,現在卻以其極為正确的洞察力及認識力,把握住事情狀況,向同事們提示了尋求最佳解決問題方法的捷徑,而且還是以極高格調的辨才當武器。

     和平時代的愛朗茲隻不過是潛藏在權力機構肮髒底層的一隻寄生蟲而已。

    但在面臨危機存亡的此刻,應該原已死絕在他身體内部的民主主義政治家的精神,卻從金權政治業者的灰燼中堅強地複活而起,而他在曆史上的名聲也因為這半年來的覺醒而深植人心,使後世的人們遺忘了他那長達半世紀之久的怠情。

     年已過七十的同盟軍宇宙艦隊司令長官亞曆山大·比克古上将,是一個公認相當厲害的挖苦專家,也就是一個口舌相當毒辣而批評不留餘地的人。

    但是,這卻無損于他公正的人格。

    老提督察覺國防委員長有意在短時間之内把不僅身為一個政治家,同時也是身為一個人所保有的微薄能量燃燒殆盡的心意,于是便不遺餘力地從旁協助。

    不久之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