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所謂“距離的暴虐”是指要靠武力來支配擴及銀河系宇宙三分之一的人類社會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說這句活的人據說是在銀河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由謝夫二世身旁擔任司法尚書,秉性剛直不阿的缪茲。
馬克西米利安·由謝夫二世采納了忠告,放棄派軍侵略自由行星同盟的計劃,在他治理國政的二十年間,完全不對外征戰。
相對的,宣稱“距離的防壁”者是被選為自由行星同盟的第一任元首,但卻以年老及眼盲為理由而堅辭不就的古恩·基姆·霍爾。
他雖然是國父亞雷·海尼森的好友,“長征一萬光年”後期的實際指導者,但是建國之後,他卻沒有任公職,隻擔任海尼森紀念協會的名譽會長。
當政府首腦問他,國防政策的今後去向時。
他回答道:“帝國本土和我們共和國之間的距離是最大的防壁,即使帝國出現了具有相當大野心及才能的人,可能也要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攻破這道防壁,大概至少要一世紀之後吧!”古恩是宇宙曆五三八年去世的,是萊因哈特出生之前的二三八年前。
“總而言之,距離是決定軍事上的輸送、補給、通訊、指揮系統等一切活動的關鍵因素,其中的困難度大概和距離的增加成正比。
”
這是軍事上的常識,帝國軍和同盟軍都曾不隻一次因為輕視這一點而體驗了充滿痛苦和屈辱的敗仗經驗。
宇宙曆七九九年,帝國曆四九○年,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有巨大的野心及才能,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之後”,突破費沙回廊,在蘭提馬利歐星域大敗同盟軍主力,眼看似乎就要克服距離的暴虐,打破這道距離的防壁了。
可是,一想到超過二○○○萬大軍的補給及和帝國本土間的聯絡問題,他最多也隻能為打勝了一場會戰而欣喜。
帝國軍占有壓倒性的有利态勢是事實,但是,戰史上也不乏強大的遠征軍為弱小的防禦軍所敗的例子。
“距離的暴虐”對人力資源也有很大的影響。
曆史上,不知有多少的征服者在最後的關頭因遭到耐不住思鄉及厭戰的感情的将兵們的反抗及怠工而功敗垂成。
士兵們以拒絕的眼神回應着誓言“直搗世界盡頭”的征服者,他們說:“要去你自己一個人去好了,我們要回家鄉去,死在親人身旁”,何況古代還常常有因風土之差而産生的疾病殘害着人們的肉體。
而現在這種情形也不一定不會出現,頭上的星座不同,長時間下來即會蠶食士兵的心理,與帝都奧丁之間相隔一五○○○光年的距離,對萊因哈特來說絕對不遠,但是士兵們的心所能及的距離遠比萊因哈特短得多。
由此而推之,将來遠征同盟以及成功之後的統治,隻要是以奧丁為根據地,都脫離不了“距離的暴虐”之糾纏。
“幹脆将費沙當成新帝國的首都吧!”
萊因哈特這樣想着。
征服同盟之後,他所支配的領土便拓展至原來的二倍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要有效率同時又能維持高統一性來支配的話,現在的帝都奧丁距新領土太遠了,而費沙剛好位于舊領土與新領土的交叉點,完全可作為物資及情報的蓄積中心,成為統治的中樞。
如果在費沙回廊的兩端築起像伊謝爾倫要塞一樣的軍事據點,從軍事上來看,應該也可以做到易守難攻的地步,原本奧丁就是魯道夫大帝建立起的高登巴姆王朝的根據地,萊因哈特沒有毫無異議地繼承該處的理由,新的王朝該有新的首都才對,廢除舊王朝的虛飾面目,重建一個實質的首都……。
然而構想歸構想,目前,萊因哈特必須把熱情投注在行星烏魯瓦希的基地建設上,而不是去幻想未來的首都。
楊威利的第一擊是針對帝國軍經過伊謝爾倫到達行星烏魯瓦希的運輸船隊。
這個運輸船隊是把烏魯瓦希永久基地化的第一步,八○○艘的巡航艦及護衛艦護送着滿載二○○○萬人一年份的糧食及燃料、液态氫等的二四○個巨大球型貨櫃。
球型貨櫃是把鎳隕石的内部淘空成隧道狀,裝滿冰将兩端密封之後,再利用恒星反射鏡加熱制成的。
當熱氣滲透到中心部分的那一瞬間,大量的冰一下子蒸發爆炸似地膨脹起來,就形成了具有薄鎳外皮的巨大中空球體。
然後安裝上推進裝置,裝載上貨物,球型貨櫃就完成了,但由于這種貨櫃沒有自衛設備,所以就需要有護衛的艦隊了。
指揮官是年輕的宋巴爾特少将,是他自己毛遂自薦申請負責此項任務的。
不管是多麼平凡無味的任務,他總是極力推銷自己。
年輕的軍人通常都有隻重視前方戰鬥而輕視後方補給的傾向,雖說年輕,他仍然比主君年長,但是,萊因哈特卻考慮到這一點,他特别給了宋巴爾特指示-因為同盟的兵力尚未完全被殲滅,所以沿途要特别小心,要經常和本隊保持聯絡,一發覺有危險,就要尋求救援。
宋巴爾特挺起了胸膛保證。
“如果任務失敗,屬下願意将這條不值錢的命交由閣下處置,作為閣下端正全軍綱紀的材料。
請您放心。
”
聽到這番話而蹙起眉頭的不是萊因哈特,而是經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