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混亂、錯亂、惑亂

首頁
    I 在宇宙七九七年、新帝國曆一年的後半年裡,整個宇宙情勢發生了劇烈改變,在這些曆史性的變化産生之前,是否已有人已經正确地預料到了呢?随着在這一年的五月裡,“巴拉特和約”的訂定,以及六月萊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的正式加冕、登上至尊的皇位,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戰亂大緻上都已經平息了,而整個宇宙也應該在新秩序的統治之下恢複和平。

    盡管如此,若有人将眼前的秩序視為永久不變的和平,那麼這免也太過于樂天了,不論“新王朝目前正專心緻力于體制的整備,而同盟在這個時候還無法恢複複仇的實力。

    無論如何這幾年應該能為世人帶來短暫的和平吧,盡管這和平隻是表面上的 ̄ ̄”這種見解倒也不是俗論而是常識。

    即使是皇帝萊因哈特或楊威利,都無法脫離常識的地面,而遨遊在自己獨自構想與虛無的夢想所構成的宇宙中。

     帝國的軍務尚書奧貝斯坦元帥一直被視為這個曆史劇場的演出者之一,他回答菲爾納準将的疑問說道--自己隻琮是用心地看着整個情況所産生急劇演變,然後加以利用而已。

     “不過,對于我所說的話,相不相信是你的自由。

    ” 在宇宙曆七九九年後半年所産生的混亂狀況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或許是這場混亂明顯地是人為的,但是所有相關的人卻都主張“自己不是主導者”,甚至是以最大限度的積極态度來進行所有行動的人,即使承認自己的确是舞台上的演員,但也會否認自己是監制人或編劇。

    毫無條件地相信神明或是命運的人,大概會歎歎氣說聲“這是神的旨意”或者“命運的捉弄”,然後逃進停止思考的溫室裡去就算了。

    不過,如果像是楊威利這種曾經當着衆人面前公開說過“如果從明天開始,退休金突然增加十倍的話,那麼就算叫我去信神也可以啊!”這種應該要遭天譴的無神論者,就會為了在人類理性和思維的範圍内找出解答,而頻添了不必要的辛勞。

    每當他提到與神相關的一些言論時,他新婚的妻子總是會很出乎意料地重新再看看他的臉,她的丈夫這一番将神明與通貨膨脹視為同一件事的言論,讓她不得不多少感到有一些不安。

     楊的結論是“最後這一場混亂的曆史劇場,是由死去的編劇家和活着的演員雙方共同創作的作品”,不過當有人問到真正的編劇到底是誰的時候,或許楊就不知要如何回答也說不定。

    盡管如此,他卻可以很明顯地指出那個“相信自己的編腳本的編劇”的演員姓名。

    那個人就是菲爾姆特.雷内肯普--帝國派駐在同盟的高等事務官、一級上将。

     雷内肯普之所以出任這個職務,固然是因為皇帝萊因哈特的安排,不過他并不是在閱讀過整個劇本内容之後才決定角色分配的,當然也就因此留下了一個憤怒與悔恨的結局。

     雷内肯普現年才三十六歲,僅僅比楊年長了四歲,不過從外表看起來卻好像有将近二十歲左右的差距。

    那是因為楊是那種從外表上看不出他在戰場上曆經過辛勞的那種軍人,凡是可抗拒風雪的那種剛毅、或是千錘百練出來的精悍,這些随軍記者所喜歡的形容詞,這輩子大概都和他無緣了。

    楊的外表看起來讓人感覺他好像是一個資淺而沒有氣魄的菜鳥,過去曾經因為他的緣故而一敗塗地的舒坦梅茲在見到楊的時候,曾經怅然地喃喃自語地說道: “我真的是敗給了那樣的人嗎?” 當然,舒坦梅茲絕對是明白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是非常愚蠢的,不過或許自己這樣的一種想法與自己失敗的原因是共通的也說不定,舒坦梅茲這麼地想着。

     雷内肯普一直無法摒除他那狹小拘泥的心胸,“藝術家提督”梅克林格也曾經指出過這一點,不過,如果說雷内肯普是唯一應該要負起所有責任的人,那麼像是華爾特.馮.先寇布這種善于挖苦的人,恐怕會說: “那家夥有那麼了不起嗎?” 一些微小而不負責任的謠傳,便是事情發生的開端。

     “梅爾卡茲提督還活着。

    ” 像這種謠言就是導緻紛亂的起源,在這種話的後面往往會接着“聽說好像是 ̄ ̄”這樣的字眼,而當追問到謠傳的發起人或是根據的時候,回答總是含糊不清,甚至比酒後亂性者的記憶還要暖昧不明。

    羅嚴塔爾和米達麥亞之所以置之一笑,就是因為這種謠傳屬于這一類的。

     梅克林格在私人的記錄當中這麼地寫道: “雖然沒有多久之後,就證實了這項謠言真的是事實,不過第二個事實到現在還沒有真相大白:到底是誰刻意地散布這個謠言,目的到底在哪裡?” 在群衆的心中,永遠存在一種心理形态就是“但願英雄永遠不死”,雖然梅克林格這麼地斷言,卻也感受到以“命中注定”這個詞句來形容主君的誘惑倍感強烈。

     梅克林格發揮了他的自制心,寫成了這樣的文章。

     無論如何,從這一年的六月起,那謠傳就好像是漂染在宇宙當中的稀薄的物質群似地,在人與人之間散布流傳着。

    而使得這樣的謠傳更加繪聲繪影的,是七月十六日那一天發生的事情。

    那一天,按照計劃要在雷薩維庫星域進行爆破、解體的同盟軍軍艦一千艘,竟不知被何人給強奪了。

     執行這個計劃的負責人是馬斯喀尼少将。

    其實,如果隻是艦艇被搶走的話,那麼他大可若無其事地閉口不提。

    不過在艦艇被搶的同時,竟然有四千名的士兵和搶奪艦艇的犯人一起銷聲匿迹,這當然就不可能把責任轉嫁給單純的作夢或是幻想了。

     在統合作戰本部的審查會接受偵訊的時候,他極力為自己辯解,全身幾乎被汗水濕透。

     “當時我方衆人,正根據巴拉特和約裡所定下的條件,打算對那些已經被放棄所有權的戰艦和宇宙母艦進行爆破作業。

    不料,突然出現了大約有五百艘來路不明的艦艇——” 這個數字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