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常勝與不敗

首頁
    實在不合萊因哈特之意.因為等到麾下所有兵力配置完備之後,再與敵軍一較用兵長短,才是這位年輕皇帝所衷心期望的.和前年的巴米利恩會戰截然不同,此次萊因哈特很明确地掌握戰場的位置.迫于楊威利的短期戰,帝國軍不得不在伊謝爾倫回廊的前面排開陣型. “為何不等到朕到達之後才開戰?畢典菲爾特及法倫海特兩人,簡直是妄自尊大、有勇無謀,竟無視于朕的用兵計策嗎?” 白晰臉頰上泛紅的萊因哈特的勃然怒氣震撼了旗艦伯倫希爾的艦橋.幕僚人員神情肅然,萊因哈特一面用手拔開垂落額際的金發,一面強自鎮靜下來.一定是對手楊威利所使的詭計,故意激怒海倫海特和畢典菲爾特,企圖先挑起戰端,以分散帝國的戰力,他在心裡這麼推算着. 他的推算是正确的.後來才知道事情的始末如下: 戰端是由布署于伊謝爾倫回廊帝國方面出入口的帝國軍開始的.這裡的戰力為戰艦一萬五千九百艘,指揮官是擔任後方總司令的耶爾涅斯特.梅克林格一級上将. 梅格林格接獲遠自費沙送來的萊因哈特皇帝的指示,搶在畢典菲爾特及法倫海特之前,自反方向侵入伊謝爾倫回廊.他原本計劃由背後牽制楊威利,再伺機變更計劃,與敵軍交戰,在我軍趕到之前,使戰況陷入膠着狀态,然後再一舉自前後夾擊楊威利.然而,根據先遣偵察艇的報告,楊得悉梅克林格入侵,竟傾集全部戰力,迎擊梅克林格.艦艇數量超過兩萬艘. “兩萬艘以上?” 梅克林格為之啞然.他擁有卓越的戰略見識,不為偶然的戰術要素或個人逞能而行事,能根據必要的狀況配置、投入必要的戰力,穩紮穩打,确保勝利的獲得.行事一向如此的他,根據自己的思考和計算,楊威利既然能夠往這裡投下兩萬艘以上的艦隊,那麼,可以推測楊總共擁有五萬艘以上的戰艦.儲備兵力,按兵不動,将所有兵力投入主戰場以外的地方,在用兵學上反而是一種欠缺考慮的行為.自前年以來,不斷流入伊謝爾倫要塞的同盟殘黨數量,楊在數字統計上花費了不少工夫,目的即在于使帝國軍無法掌握正确的數字,并使帝國軍産生這種錯誤的判斷. “不可以進入戰鬥狀态!立刻回轉,離開回廊!” 梅克林格的指示并非因為膽怯,以他的立場而言,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他旗下的兵力為不足一萬六千艘艦艇,和楊威利軍相比,居于劣勢,更何況他一旦失敗的話,帝國本土完整的機動戰力就消失了.當然他可以将在邊境和要地擔任警戒的戰力集合起來,總兵力可達十萬艘左右,但是這些部隊欠缺統一指揮的領導人物,附近的敵方部隊若出動狙擊,屆時将成為敵軍各個擊破的對象了!接着,對方即可直視在遙遠星海的彼方,帝國首都奧丁孤立的形影…… 原本帝國軍的軍事優勢竟然是如此而已!長年以來深受危機感刺激的梅克林格,基于其個性、用兵思想及責任感,除了避免與敵軍陷入激戰,退兵至伊謝爾倫回廊的帝國出口,重新布署之外,别無他途.楊達到目的後,遂急速回兵,轉而與畢典菲爾特對峙.而畢典菲爾特待人根本無從得知梅克林格撤退之事,還一直以為楊的背後仍有我方軍隊. “那是,如果梅克林格沒有采取退卻的行動,或是至少抵擋楊威利的攻勢兩天的話,後來的狀況也将全然改觀!我們就可以前後夾攻楊,将他封鎖在伊謝爾倫要塞周邊的狹小宙域中了,而且,當黑色槍騎兵直搗要塞,楊情急之下必會折兵返回,屆時梅克林格隻要從背後發動攻擊,就可以立下大功了呀!” 日後,猛将畢典菲爾特咬牙切齒地說道.就結果而言,這種說法是正确的,但梅克林格也提出了正确的主張.隻是“藝術家提督”并沒有大聲倡言. “像楊這樣熟知戰争情報及通訊之重要性的元帥,可說是别無他人了.我軍惟恐給予伊謝爾倫要塞探知我軍情報的機會,必須經由費沙維持通訊網絡,當然,這樣便會産生時差.楊料到這件事,利用我軍通訊網絡所産生的時差,一方面籍着謀略,一方面籍着武力,規避了被敵軍夾擊的危機.楊威利真正偉大的地方,不在于他預測的準确度,而在于他使帝國軍的行動或選擇,完全操縱在他預測的範圍内.也就是說,銀河帝國身經百戰的名将們,總是在他所預先設計好的舞台上行動.” 他之所以如此抒發感懷,是因為楊威利已經無法為敵軍名将分配舞台位置了. 在達斯提.亞典波羅的無禮回函之後,一封由另一個人所發出的通信文到達暴跳如雷的畢典菲爾特手上,是四月二十七日之事.他沒有獨斷獨行地處理這件事,經過再三考慮後,決定與戰友法倫海特一同商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