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布谷鳥或其他有類似“寄生育雛”(brood-parasitic)習慣的鳥類實際上運用了這種訛詐策略。
但它們兇狠無情是肯定無疑的。
譬如說,有些指蜜鳥(honeyguides)和布谷鳥一樣,會在其他物種的鳥巢裡生蛋。
初生的指蜜鳥生有一副尖銳的鈎喙,它一出殼時盡管兩眼還沒有張開,身上光秃無毛,無依無靠的,但它卻會把所有的同奶兄弟姐妹都活生生地啄死。
因為死掉的兄弟就不會和它争食了!大家熟悉的英國布谷鳥采用的方法稍有不同,但殊途同歸。
它的孵化期較短,因此它總是比它的同奶兄弟姐妹早出殼,它一出殼便把其他的蛋都摔到巢外,這是一種盲目的、機械的動作,但其毀滅性的後果是毋庸置疑的。
它首先蹲到一隻蛋的下面,以背部凹下部分托住這隻蛋,然後一步一步往巢的邊緣後退,同時用兩邊翅基使這隻蛋保持平衡,直至把蛋頂翻到巢外,摔在地上。
接着它把剩下的蛋全部如法處置掉。
從此它得以獨占鳥巢,它的養父母也可以專心照顧它了。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所獲悉的最值得注意的事實之一是阿爾瓦雷斯(F.Alvarez)、阿裡阿斯·德·雷納(L.AriasdeReyna)和塞古拉(H.Segura)三人從西班牙發出的報告。
他們從事研究那些有可能成為養父母的鳥類——可能受到布谷鳥愚弄的受害者——識破布谷鳥蛋或初生布谷鳥之類的入侵者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曾将布谷鳥的蛋和幼鳥放入喜鵲巢中,為了進行比較,他們同時将其他物種如燕子的蛋和幼鳥放入喜鵲巢中。
有一次,他們把一隻乳燕放入喜鵲巢裡。
第二天,他們發現喜鵲巢下面的地上有一隻喜鵲蛋。
蛋沒有跌破,于是他們把它撿起,重新放入巢中再進行觀察。
他們看到的景象可奇妙呢!那隻乳燕的行為簡直和布谷鳥一模一樣,它把喜鵲蛋丢到巢外。
他們再一次把蛋撿起放入巢裡,結果完全一樣,乳燕又把它摔到外面。
和布谷鳥一樣,它用兩邊翅基使喜鵲蛋保持平衡,托在背上,然後向後倒退,把蛋頂上鳥巢邊緣,讓它滾翻到外面。
阿爾瓦雷斯和他的合作者并沒有試圖說明這種令人驚異不止的景象,這可能是明智的。
這種行為在燕子的基因庫中是如何形成的?它必定同燕子日常生活中的某種東西相一緻。
乳燕通常是不會出現在喜鵲巢裡的。
在正常情況下,除自己的巢之外,它們從不光顧其他鳥巢。
這種行為是不是體現了一種經過進化而形成的對抗布谷鳥的适應能力?自然選擇是不是促進了燕子基因庫中的一種反擊策略,亦即促進了以布谷鳥的武器來反擊布谷鳥的基因?燕子巢裡通常不會出現寄生的布谷鳥,這好像也是事實。
也許道理就在這裡。
根據這個理論,喜鵲蛋在試驗時之所以意外地受到同樣的待遇也許是因為它們和布谷鳥蛋一樣都比燕子蛋大。
如果乳燕能夠辨别大蛋和正常的燕子蛋,它的母親也具有這種辨别力自不待言。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把布谷鳥蛋摔掉的不是乳燕的母親而是體力差得多的乳燕自己呢?有一種理論認為乳燕具有把臭蛋或其他碎屑從鳥巢裡消除掉的正常活動能力,但這種理論同樣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老燕子能更好地完成這些任務,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既然有人曾經目睹孤弱的乳燕熟練地完成這種複雜的摔蛋動作,而同時成年燕子肯定能毫不費力地完成同樣的任務,因此這種情況迫使我得出如下的結論:從老燕子的觀點來看,乳燕是存心不良的。
我認為,真正的答案可能與布谷鳥毫不相幹,這是可以推斷出的。
乳燕是不是這樣對待它的同胞兄弟或姐妹的?這種景象确實令人毛骨悚然。
由于最先出殼的乳燕必須和它的尚未出生的弟妹争奪親代投資,因此它一出生就摔掉其他的蛋是合算的。
拉克關于每窩孵卵多少的理論,是從親代的觀點來考慮其最适量的。
如果我是一隻燕子“媽媽”,在我看來,每窩最适量比如說是孵5隻蛋,但如果我是一隻乳燕,那我就會認為小于5的數目才是最合适的,隻要我是其中一個就行!老燕子擁有一定數量的親代投資,它“希望”在5隻乳燕中平均分配。
但每一隻乳燕都想得到超過1/5的份額。
和布谷鳥不一樣,它并不想獨吞全部投資。
因為它和其他的4隻乳燕都有親緣關系。
但它确實很想分到多于1/5的份額。
它隻要能摔掉一隻蛋,就能分到1/4。
再摔掉一隻就能分到1/3。
用基因語言來說,操縱殺兄弟姐妹行為的基因在基因庫中是會擴散開來的,因為它有100%的機會存在于表現這種行為的個體内,而存在于它的受害者體内的機會隻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