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凍暈證券監管人 · 2

首頁
    有關史蒂夫的事,還有其他一些問題困擾着我,這些問題我沒法跟丹尼講,那就是,史蒂夫曾向我做過很微妙的暗示,他希望能夠直接跟我做這筆交易,而不用通過丹尼。

    毫無疑問,史蒂夫隻是想和我“分這杯羹”,而他的策略也始終圍繞這一目标。

    這一點表明,史蒂夫是個非常狡猾、有手段的人,最重要的是,這說明他一直在尋找“更大更好的交易”。

    如果他發現了一筆“更大更好的交易”,一切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不過現在史蒂夫還需要我。

    然而,這與Stratton為他籌得700萬美元基本沒什麼關系,這與作為丹尼的代理人丹尼可以為他賺到約300萬美元就更沒有關系了。

    這都是過去的事了。

    向前看,我對史蒂夫的掌握基于他的股票上市後我操控股價的能力。

    作為史蒂夫·馬登占主導地位的做市商,事實上所有的買入與賣出全産生于Stratton的交易室——這讓我有機會讓股票随着我的心意上漲或下跌。

    所以,如果史蒂夫不受控制,我就會讓他的股票價格大跌,使其交易價降到幾美分。

     事實上,這正是對付所有StrattonOakmont客戶的撒手锏,我憑借它來确保他們始終忠誠于Stratton的規矩,即以低于現行市價的價格向我發行新股票,然後我将其出售,憑借交易室的威力賺取巨額利潤。

     當然,我并不是這個聰明的“金融敲詐”遊戲的發明者。

    事實上,華爾街最負盛名的公司均采用這一做法,例如,美林、摩根士丹利、添惠、所羅門兄弟以及其他一些公司——如果某家資産達10億美元的公司不遵守遊戲規則,那麼它們就會給予這家公司迎頭痛擊,而且毫無歉意。

     我心想,這可真夠諷刺的,美國這些最知名、看似最遵紀守法的金融機構竟也曾操控過政府債券市場(所羅門兄弟),曾讓加州的奧蘭治縣破産(美林),曾從老爺爺老奶奶們手中騙取了3億美元(培基證券)。

    然而,它們仍然還處于經營狀态——事實上,在新教上流社會大傘的保護下,它們的業務正蒸蒸日上。

     而在Stratton,我們主要做微型市值股票投資銀行業務——媒體則喜歡将其稱為“pennystock”(市值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低價股票),因此我們就少了這樣一把保護傘。

    實際上,我們所有新發行的股票價格均在4~10美元之間,并非所謂的低價股票。

    證券監管者完全忽視了這個區别,這可夠讓他們懊惱的了。

    事實上,正是基于這一原因,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笨蛋們——尤其是其中兩個笨蛋現在就在我的會議室門口安營紮寨了——搞不清楚他們對我提起的2200萬美元的訴訟。

    證券交易委員會将Stratton當作一家低價股票公司而提起訴訟,但事實卻是——Stratton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公司。

     低價股票公司有一個臭名昭著的特點,即權力下放——在全美各地開辦幾十個小型辦事處。

    Stratton僅有一個辦事處,由此,如果證券交易委員會提起訴訟後,控制負面因素在銷售人員之間的擴散就容易一些;通常,負面因素在全美各地擴散足以讓一個低價股票公司破産。

    低價股票公司通常會把目标鎖定在相對簡單的投資者身上,即淨資産極少或根本不具有淨資産的投資者,說服他們拿出幾千美元進行股票投機。

    相反,Stratton則将目标鎖定為美國最富有的投資者,說服他們拿出幾百萬美元進行股票投資。

    由此,證券交易委員會不能像以前那樣得逞,即無法斷言Stratton的客戶不适合将錢投資于投機性質的股票上。

     但在提起訴訟前,證券交易委員會并沒有想到這些。

    相反,他們錯誤地假定,負面的評價足以讓Stratton破産。

    但Stratton隻有這麼一家辦事處,因此,讓整個銷售團隊保持士氣極為簡單。

    而證券交易委員會在提起訴訟之後才終于開始審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