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青銅時代的中國人(先秦) 4、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首頁
    木頭棒子。

    還有杵,武王伐纣,血流漂杵,還是血河裡漂木頭棒子,金屬就漂不起來了。

    一直到春秋的時候,軍隊的主要裝備依然是木頭棒子,一開戰就是一幫子老百姓拿着大 木頭棒子沖上去了。

    那個時候一說起武裝力量,誇耀自己的時候,總拿兵車千乘來說事,兵車千乘就是一輛車上3個人,每輛車後面跟着72個拿木頭棒子的人,外加25個後勤人員,這100人算一乘。

    千乘就是3000甲士,外加97000拿棒子的和後勤的哥們兒,當時是這麼計算的。

     其實打仗的時候沒那麼多人,這個十萬是算上全國人口,能打的不能打的全算,沒錢的拿普通棒子,有錢的在棒子上釘個釘子,更有錢的鍍個金,不論貴賤都來湊數,才能到十萬。

    不能按照今天的人口來算,所以周天子三萬多人的部隊在當時已經很了不得,況且估計都是鍍金棒子。

     分封制、井田制的存在,使得每個諸侯國所擁有的人數、武裝力量和木頭棒子跟它的生産力水平相适應,相當程度上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

     拜玉的國家 夏商周的時候,咱們中國人種地就懂得用水利技術,耕地使用的農具以木、石、骨、蚌為主,青銅器是不能做農具的,因為它太珍貴,主要是用來做禮器和武器,祭祀和打仗的時候用,青銅是銅、錫、鉛三種金屬按比例煉成的合金,這種合金澆鑄的工藝水平要求相當高,因為這三種東西的熔點不一樣。

    錫很容易就化了,鉛、銅熔點也都不一樣。

    這一點很不好把握,而且出土的青銅器,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

    因為它是做一件用一個模子,完全手工制造,不可能機器生産。

    不像今天外面賣的假貨,全是批量制造的複制品。

    青銅器的顔色真正做出來的時候是非常漂亮的,應該是那種黃金般的土黃色,埋在土裡一生鏽才變成綠色。

    所以嚴謹的電視劇裡面,那個青銅器、銅瓦,都是金黃色的。

    粗制濫造拍的電視劇,都是綠色的或者是上鏽了的,把上鏽了的東西給國王用,國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除了青銅之外,中國人還很喜歡陶瓷,而喜歡陶瓷的原因是因為崇拜玉。

    中國是世界上最崇拜玉的國家。

    英國馬戛爾尼公爵訪華,乾隆皇帝賞賜給他很多玉如意。

    但馬戛爾尼不識貨,以為是幾塊破石頭。

    他在日記裡寫道,中國皇上真吝啬,我們給皇上的禮物價值1.6萬英鎊,結果皇帝給我一堆破石頭,把我給打發了。

    由此可見,洋人不懂玉,不知道玉的價值。

    咱們中國人講究君子玉不下身,小人連佩戴資格都沒有。

     但是玉不是任何人都玩得起的,化土為玉,這就是瓷。

    所以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白瓷。

    好的瓷器肯定得具備這麼幾個品質:光如鏡、薄如紙、溫如玉、聲如罄。

    光如鏡就是說平滑度得跟鏡子似的,可以用來化妝。

    薄如紙就是薄得跟紙似的,跟今天的手機一個道理,越薄越貴。

    溫如玉,玉的溫度得是恒溫,無論什麼情況下,不管是擱雪裡刨出來,還是擱冰箱裡拿出來都是溫的。

    即使把玉擱火裡燒完了之後,你夾出來拿手攥沒事兒,擱微波爐裡轉一圈再拿出來也不能燙手。

    如果手燙掉皮了,那燒的肯定是玻璃。

    聲如罄,就是說真正像玉的瓷,你用手敲擊它,能聽到類似金屬的聲音,铛铛響的瓷,不是噗噗響的塑料。

     因為對玉的崇拜,導緻對瓷的偏愛,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用漆曆史最悠久的國家,史前時代就出土過用漆制造的碗。

    商周漆器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周朝漆工藝大量用于車的制造,車身、車篷都用漆來裝飾,這個還是很厲害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