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吧!太子隻能有一個,有那麼多太子還不相互掐?太子有一三五,皇帝就能有二四六。
太子不是尊稱,并非皇上的兒子都是太子,否則在大學教書的都是教授。
同理,除太子之外的孩子被封的王,他們的老婆生的長子叫世子,将來繼王位。
除了繼王位的長子,其他的孩子可以封為侯,侯之後就變成老百姓了。
你看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大漢皇叔在那邊編草鞋,皇叔怎麼慘到賣草鞋去了?就因為他的直系祖先不是嫡長子,沒繼承中山靖王的王位,被封為侯,侯完了就沒戲了,賣草鞋。
漢武帝意思就是,你嫡長子繼承了你爸爸的王位了,讓你弟弟賣鞋去,多不合适。
所以你把你的王國分給你的這些弟弟們,建立侯國,你做你的王,然後有幾個弟分幾塊地,讓你弟弟做侯。
别忘了,侯國歸所在郡管轄,隻能衣食租稅,無治民權,更無統兵權,因此王國越分越小,權力也被平均,就沒能力對抗中央了。
弟弟做了侯,對皇上感恩戴德,皇上給的侯,沒皇上我賣鞋去了,我怎麼會造反呢。
漢武帝的推恩令讓諸侯王有苦說不出,王國突然分成了若幹個小侯國,這就是“衆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操作原理。
推恩令頒布後皇上開始下刀子了,又出了酎金律。
祭祀祖先時交來的黃金成色不足,就要酎金奪爵。
應該祭祀祖先交24K的黃金,你們交18K的,對祖宗不敬還配當王侯?一百多個王侯的爵位就被撤了,已經分的那麼小了,本就無力反抗,這一撤一百多,剩下都是乖寶寶。
然後頒布附益之法,不許諸侯王結交賓客,限制諸侯王活動,隻能衣食租稅,不得參與政事。
楚王封在那兒,可以享受那兒的衣食租稅,可以是那兒最大的财主,整個郡的财富都給你,但你不能幹預朝政。
還有私出界罪。
規定諸侯國王不經中央同意不得擅自離開封地,違者降為侯爵。
甚至發展到明朝的時候,諸侯王不奉聖旨不許進京,随便進京就是大逆不道。
媽死了,回去奔喪,你哥不待見你,不讓你去你就沒轍!清朝更神,王爺不奉聖旨不許出京,都在北京圈着。
皇上不給你派差,你一輩子離不開北京城,想上雲南旅遊去,門也沒有,你到那造反怎麼辦?身為親王,看着是尊貴無比,也隻能當宅男,膽戰心驚跟坐牢沒什麼區别。
豐台世界公園那邊是大葆台漢墓,墓志銘都沒有,都不知道埋的誰,據說埋的是燕剌王劉旦。
據《史記》記載,燕剌王劉旦這哥們兒是這麼死的:他出遊時使用了天子的儀仗,這不作嘛!天子出門金瓜鑰斧朝天镫,十二對。
結果他覺得天高皇帝遠,北京離長安遠呢,沒人看得見,他也擺出十二對!王國丞相履行監視之職,一封快電寄往京師,說燕剌王違制。
于是京師聖旨,特快專遞,一杯毒酒,燕剌王自殺。
和珅之所以被處死,說穿了也是兩字——違制。
你們家居然拿楠木蓋房,皇宮才行。
這厮貪污了一輩子,結果治罪的時候沒說他貪污,說他違制。
不過違制還不算最糟的,燕剌王自殺之後,兒子還可以襲爵,燕國還不至于被除國。
武帝的另一個法令:非正與亂妻妾位之律。
就讓很多諸侯國被除國,變成了郡縣。
漢律規定隻有正妻的長子能立為世子,如果正妻不能生育,就要除國為郡。
小老婆生得庶子再多,生個足球隊也不能繼承。
誰敢以庶繼位,就是“非正”,免為庶民。
以庶充嫡,就叫“亂妻妾位”。
這個法令和推恩令結合得很好,一邊給正妻有子的諸侯小孩推恩,一邊把正妻無子的諸侯小孩除名。
有權的給你找個牽制,無權的一免到底,導緻所有的王國後來都被郡縣給包圍,想造反也沒轍。
這樣一來,漢武帝就把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扼殺在搖籃裡了。
内定的選秀
前面講過先秦時代官吏是世卿世祿,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掏地洞。
從秦朝開始則獎勵軍功,按軍功授爵。
所以中國古代的有爵位的人,一般都是立下戰功的,文官也一樣,比如曾國藩和李鴻章,立戰功了才封爵。
清朝唯一一個文人沒立戰功封爵的是張廷玉,編了本《康熙字典》,封成伯爵,十年就給撤了。
所以沒有文人封爵的,你可以做到大學士,做到軍機大臣,但沒有爵位,爵位必須得立戰功。
秦朝的時候老打仗,立戰功很容易,到了漢朝,國家承平日久,戰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