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你唱“霸”來我登場(五代、遼宋夏金元) 2、史上代價最大的一頓酒

首頁
    天才看一半 宋太祖陳橋兵變之前是後周禁軍的最高統帥,他篡權的時候那叫一個水到渠成。

     當時正好後周世宗柴榮駕崩,柴榮英年早逝,兒子恭帝柴宗訓即位,年僅七歲。

    所以趙匡胤等于是欺負人家後周孤兒寡婦,這樣的話他篡取政權的時候幾乎兵不血刃,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當然,他篡權之後得保證自己的政權長久。

    自己是造反派,當然怕造反的人,所以他就問宰相趙普,之前的政權為什麼不能長久。

     這個趙匡胤本人呢是高幹子弟出身,他爸爸和他爺爺都是軍區司令一級的幹部,然後他的曾祖也是知州、知縣,就是那種地委書記或者縣長之類的幹部,所以他屬于軍區大院長大的孩子。

     趙匡胤從小就整天不好好念書,打架,打到進公安局。

    公安局一看這是軍區趙司令的兒子,不敢管,給他放出來。

    他又是一個比較豪俠的人,精通武藝,今天咱們中華武術裡還有太祖長拳這種套路,還有64路盤龍棍,都是當年趙匡胤發明的,他是一個武将。

     趙匡胤認定了一個謀臣叫趙普,這哥們兒天資聰穎,是一個典型的無師自通型知識分子。

    怎麼個無師自通法?就是趙普這哥們兒不看書,一共就看過半本《論語》,所以人們才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嘛,物盡其用的話,天才看半本就夠了。

    趙匡胤跟趙普聊天,趙匡胤問趙普,他說“為何唐季以來,帝王凡易八姓”。

    為什麼自從唐朝末年以來,那帝王換了八個姓。

    “吾欲為國家建長久之策,卿謂計将安出?”你給我出個主意,咱們怎麼能為把國家政權維持得久一點。

    這個趙普一聽非常高興,馬上就跪下回答:“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此非他故,藩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老大,你說這話是天下所有人的福氣,前面的國家更替那麼快,其實沒别的原因,就是藩鎮權力太大的緣故。

    藩鎮就是那種手握重兵的大将,尤其武将,他們的權力太重,比皇帝的權力還重,故而助長政權更替。

    “今若治之,亦無他奇巧。

    惟削奪其權,收其精兵,制其錢谷。

    則天下自安矣。

    ”你現在要想治他們,也沒别的,就奪他們權,收他們兵,控制他們的錢糧,天下就肯定沒事兒了。

    宋太祖聽到這兒非常高興:“卿勿複言,朕已喻矣。

    ”你不用再說了,我聽明白了。

    所以他就開始這麼做,從三個方面入手治這幫人,權、兵、錢。

    一個藩鎮沒權,沒兵,沒錢,能幹個甚?誰還聽你的,這不就完了嘛,問題解決了。

     我是被逼的 宋太祖決定改變唐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

     唐前期實行府兵制,府兵制的意思就是,沒有職業軍人。

    唐朝以前中國的兵都哪來的,就是平時您種地,然後到打仗的時候您就上,不用為了打仗成天在那兒練兵。

    府兵制的基層組織軍府的名稱叫折沖府,一個折沖府是1800人,由折沖都尉一人管轄。

    如果有戰事爆發,朝廷臨時選将率領折沖府的部隊去打仗,打完仗之後兵散于府,将歸于朝。

    比如這次打突厥,皇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