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調山東的折沖府,然後由左衛大将軍指揮。
下次可能打回纥,還是左衛大将軍指揮,但可能調的是隴西的折沖府了。
這樣的話,兵不識将,将不識兵,相互有了短暫感情也能轉瞬分開,就不會造成叛亂。
平時他的業餘的身份是軍人,他的主要身份是農民,職業農民業餘士兵,平時種地,打完就散,而且兵和将之間沒有長期的磨合,大将都不知道派給自己的軍隊有沒有戰鬥力,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肯定不強。
所以到唐朝的時候就開始搞募兵,你自己招募軍隊,招募職業軍人。
職業軍人一存在,戰鬥力是上去了,問題就是誰招的兵他就聽命于誰,容易對中央構成威脅。
安史之亂其實就是這麼一碼事。
安祿山身兼範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管轄咱今天的河北、山西、遼甯這三省,然後麾下精兵十五萬,中央軍才十二萬,典型的君弱臣強,所以他一下就能夠爆發長達八年的叛亂。
後來唐朝滅亡,等于是亡在這個藩鎮的手裡。
宋太祖一明白這個事兒,還能好嗎,馬上開始動手,從權、錢、兵這三個方面把叛亂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首先是要集中軍權,解除禁軍将領的兵權,這就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跟太祖皇帝一塊打天下那幫人都是他哥們兒,什麼政治處主任的兒子,參謀長的兒子,後勤部長的兒子,全這麼一幫人,原來都是軍區大院長大的。
太祖皇帝就召集他那幫哥們兒來喝酒,喝到高興了,宋太祖說,我天天睡覺就睡不踏實,我睡不着覺。
然後這幫大将很奇怪:“陛下富有四海,何出此言?”太祖說:因為當初你們貪圖富貴把這皇袍披我身上,讓我當皇帝。
你們想做開國元勳,才把我逼到這份上。
萬一有朝一日你的部下貪圖富貴,要逼着你當皇上,你怎麼辦?你說這話多不講理,我當皇帝是被逼的……
當然,這幫大将一聽吓壞了,跪地下就磕頭。
那您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宋朝的皇帝宅心仁厚,貴族出身的皇帝對大臣一般不錯。
流氓出身的皇帝全不行,像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就更甭說了,這要擱明朝這些人就全被幹掉了,發動一場大革命就全幹掉了。
這個宋朝皇帝說幹脆這樣吧,咱們打仗的目的不就享受嘛。
現在你們就回家待着得了。
你們也别打仗了,都這麼大歲數了,回家待着去。
你要房子我給你房子,你要地我給你地,你要錢我給你錢。
你買幾個歌兒舞女,得盡天年。
然後咱們君臣之間結成兒女親家,我的公主嫁給你兒子,你的閨女我兒子娶了,這一來的話,君臣無猜多好。
這幫大将第二天紛紛上表,我不能騎馬了,腳有問題,骨裂了,或者前列腺出毛病了,于是全都紛紛上表,不來了。
不能騎馬了是吧,那你到外地做節度使去吧,但節度使的實權其實又是被剝奪了。
嶽飛後來就算身兼三鎮節度使,12道金牌一調,還不乖乖地回來?回來就幹掉。
所以那會兒的節度使隻是一個虛銜,沒有任何實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