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鮮卑的血統,鮮卑民族就沒有了。
滿洲人實際上漢化了,還有幾個滿族人會說滿語,認得滿文的?要是不漢化你就會被打跑,那麼落後的經濟文化沒法統治這個人口衆多,經濟發達,文化發達的地方。
統治不了,就隻能被打跑。
蒙古人不漢化,90多年回草原放羊去了。
而無論漢化還是不漢化,過程都超不過一百年,無百年之運道理就在這。
但是,遼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你說胡虜無百年之運嘛,遼一共210年,而且換了9個皇帝,每個皇帝在位的時間都很長。
五代53年卻換了14個皇帝,相比之下遼很生猛吧。
這麼生猛,是因為一國兩制。
他實行藩漢分治,設立南面官、北面官。
南面官統治漢人和渤海人,北面官統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數民族。
《天龍八部》裡蕭峰就是南院大王。
遼的上京臨潢府,它已經被金人給毀掉了。
但是因為在蒙古草原上,遺址保存得非常好。
在遺址裡明顯能看到上京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南部叫漢城,北部叫宮城。
南部漢城的街道、房屋,有坊有市跟隋唐長安非常相似,看遺址就能看得出來,北部就是契丹人住的地方,除了宮殿什麼都沒有。
那證明契丹人住的還是帳篷。
你不能讓漢族人住帳篷,契丹人又不習慣住房子,最後的協調結果是不協調,漢族人還住房子,契丹人進城還搭帳篷。
以國制待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一城兩制。
被海扁兩次
契丹建立之後,跟北宋接壤上了,難免就會在兩者之間産生矛盾。
宋太宗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後為了奪取幽雲十六州,向遼進攻。
公元979年高梁河激戰,宋軍大敗。
高梁河就是現在的北京紫竹院公園附近,10萬宋軍在這個地方同遼軍激戰。
遼國名将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9000鐵騎把10萬宋軍打得全軍覆沒,太宗皇帝中兩箭,坐驢車逃回南方。
馬可能都給打死了,才坐的驢車。
太宗皇帝箭傷年年複發,最後就死于這個箭傷,其實他真正的死因可能是死于心病,高梁河一戰在他心裡埋下了永不磨滅的陰影,10萬宋軍被9000遼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天天想着都來氣。
那時候宋剛滅了北漢,挾滅北漢之餘威來攻遼,慘成這樣。
四年以後遼景宗耶律賢病逝,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年僅12歲,他的母親蕭綽就是蕭太後,開始執政。
宋朝趁着人家主幼國疑,20萬大軍兵分三路二次伐遼,東路軍是主力,由平定五代十國時候的大将曹彬親自指揮,田重進出中路,潘美、楊業出西路,楊業就是後來評書《楊家将》裡說的楊老令公。
東路軍一出遭到遼軍主力的痛擊,遼國名将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的4萬鐵騎把10萬宋軍又打得全軍覆沒,曹彬帶了幾十人逃離戰場。
中路軍田重進吓得就沒敢出去,東路軍的主力都覆沒了,我去不是作死。
所以田重進可能在邊境上掃蕩了一番,砍了契丹老百姓的腦袋,提着回去冒功。
說我沒碰到契丹主力,隻碰到小部隊了,所以殺了點,我回來了。
殺良冒功。
西路軍這邊潘美、楊業他們出去之後,幽雲十六州占了山西四個州,應該說是大捷。
但遼軍主力是騎兵,等東邊的戰場一平定就迅速回師西線,然後西路軍的補給跟不上,潘美隻能後撤,楊業就打掩護。
最後西路軍可能逃了一部分,楊家将全軍覆沒,楊業兵敗被俘,關在昊天塔,絕食殉國而死。
大宋在公元979年和公元986年的兩次北伐,幾乎都被人打得全軍覆沒。
第二次要不是田重進撤得快也完了。
所以這樣的結果,使得宋統治者确立了守内虛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轉向對人民的防範和鎮壓。
等于宋朝就不敢再跟遼國打仗了。
但是你不打人家,人家可就要來打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