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稱帝
北宋隻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并沒有完成國家的統一。
同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契丹的遼、女真的金、黨項的西夏。
契丹在遼河,當時叫西拉木倫河上遊,是遊牧漁獵的這麼一個民族。
唐末的契丹勢力開始發展,漢族農民遷到長城以北,契丹人學會了種植、建城、農耕。
十世紀初,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提倡農業接受漢族文化。
耶律阿保機明顯是契丹話,他建國之後改名叫耶律億,名字也改成漢族的名字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了契丹國,定都上京,他就是遼太祖。
少數民族的領袖都有各自的叫法,匈奴叫單于,突厥叫可汗,吐蕃叫贊普,他們隻有入主中原之後才會建立帝号。
像五胡十六國時期,五胡也是入主中原才建立帝号。
而這個契丹人在草原上就建國稱帝,一切還都跟中原一樣。
遼有五個首都,整個遊牧民族和他的皇帝就在五個首都轉着住,上京是臨潢府今天内蒙古的
巴林左旗。
契丹人創制了契丹文。
它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立的,但比漢字複雜得多。
契丹文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死文字了,就是怎麼都不會有人讀。
契丹文常用的是3000多個字,我們現在能夠認出來的是500多,因為這個遼朝書禁甚嚴,他跟北宋的往來全是漢文,所以連北宋人都不認得契丹文。
漢字是單音節字,契丹語是多音節,所以他用漢字來記述是很不方便的。
比如說天,咱們寫出來就是個天,念就念作天。
契丹人要念成騰格裡(音),寫出來也非常的麻煩。
一個字念仨音很别扭,所以等遼一滅亡,這個契丹文也就随着遼的滅亡退出了曆史舞台。
電視劇《天龍八部》裡蕭峰他爹被人誤殺了,在那個牆壁上刻字。
香港拍的劇,蕭峰他爹刻的是蒙古文,我很佩服導演,沒讓他刻英文。
大陸拍的,刻的就是契丹文。
耶律德光時期契丹得到了幽雲十六州,改國号為遼。
耶律德光就是遼太宗,遼的第二代皇帝,德光這名字已經完全是漢字了。
幽雲十六州的幽州就是咱們北京,今天的宣武、豐台兩區。
遼不是五個首都嘛,遼的南京叫析津府,就是北京;遼的西京是雲州,就是山西大同;東京是遼陽,中京大定,就是内蒙甯城,出甯城老窖那地方。
它五個首都,倆在幽雲十六州,這是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遼的。
他讓遼幫他滅後唐,他就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遼,然後四十五歲的石敬瑭拜三十六歲的耶律德光為義父,就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兒皇帝嘛。
遼得到幽雲十六州後受益匪淺。
長城失天險首先是長城以南農耕開始發達。
原來少數民族打不過中原王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經濟不行。
你遊牧經濟,那玩意兒沒譜,一場大雪災就能造成你舉族滅亡。
那現在,我遊牧民族也會種地了,而且我在長城以南。
過去修長城就是為了擋住這些少數民族,現在這些少數民族都在長城以南,長城天險盡失。
騎兵從北京出發,騎着馬往南跑全是平原,就中間黃河擋了一下,别的無險可擋。
宋遼的邊境在雄州、霸州,就是北京往南300裡而已,這個優勢對遼有重要作用,卻要了中原
王朝的命了。
這樣一來,遼就面臨着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就是說我新擴充的這些地盤,我新增加的這些人口,怎麼進行管理。
中原王朝的華夏民族有這麼一個認識——胡虜無百年之運。
就是說咱們認為少數民族如果入主中原,他的統治不可能超過一百年。
因為你一進入中原,你就勢必面臨着兩個選擇——漢化還是不漢化。
漢化不漢化你都完蛋。
比如像匈奴、鮮卑、羯、氐、羌一入中原都漢化了。
隋唐王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