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每年别忘了給我寄點壓歲錢,我對你還不錯,封他為天水郡公。
宋欽宗心裡知道,肯定沒戲。
果然宋朝的使臣一來,要我爹的棺材,要我媽,就不要我,所以當韋太後車駕南下起程的時候,宋欽宗過去抱着車轱辘就哭,你回去告訴九弟,他隻要把我接回去,我願意出家做道士,我隻要三間草屋,兩畝薄田,我絕不跟他争皇位。
結果一直到他死也沒回成,而且他也沒能歸葬南宋,後來金在北方給他安葬了。
爸的屍體高宗還要,哥的屍體連要都不要,不提了。
正是出于這個緣故,嶽飛能成功北伐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你要打,你特别想打,但我決不讓你打,十二塊金牌召回風波亭幹掉。
面北而稱臣
然後宋金雙方就開始和議。
1141年,南宋與金和議,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以北的土地歸金統治。
陸遊的《書憤》一詩:“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瓜州渡、大散關,為什麼是這兩個地方,因為該處已經是兩國的邊界了,正好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秦嶺淮河,所以這就是中國曆史上典型的第二次南北朝。
可笑的是黃河流域在金的統治下,而北宋的皇陵在河南鞏縣。
七帝八陵都在河南鞏縣,以後南宋皇帝要想祭祖得申請簽證。
我要去貴國看望我的祖宗,麻煩您給簽證。
另外南宋皇帝要向金稱臣。
原來北宋跟遼交往的時候,國書這麼寫,大宋皇帝緻書大契丹皇帝阙下,還不至于太窩囊。
現在寫書,得說臣宋如何如何,南宋的皇帝得由金國的皇帝冊封,就跟朝鮮國王得是中國皇帝冊封的感覺一樣。
宋使使金遞國書的時候都是跪着,金國皇帝坐着,而金使使宋,遞國書是站着,宋朝皇帝也得站着,上國來使當下國之主。
今天韓國說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孫中山是韓國人,孔子是韓國人,曆史上中國是韓國領土。
可是明朝的時候,咱們行人司的行人派出使朝鮮,正八品。
行人司的郎中都懶得去!咱去一個八品官,見朝鮮國王的時候,朝鮮國王得給咱們作揖,作三次,大哥您來了。
咱的行人還愛答不理,懶得理你。
中國要去一個二品官,他們全國跟迎奧運會似的。
現在韓國總統就任的時候,咱們派外交部部長去,他還嫌中國派人的級别低。
知足吧,外交部部長正一品,原來是八品去,夠瞧得起你了。
本應該讓外交部去一個科員!宋朝的情況和朝鮮也差不多,人家金國随便來一個使臣跟你皇帝平級,所以宋朝皇帝都不想接見金使,派宰相去接。
金國也能理解,雙方也很有默契。
每年宋朝要給金歲币50萬,後來一度降到40萬,之後又漲到80萬,最後幾乎到100萬,銀絹各半。
當時宋高宗的年号叫紹興,所以叫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使南宋與金對峙的局面确定。
雙方力量均衡,對峙了将近七八十年的樣子。
這時候,金把都城遷到了燕京,改名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咱們如果生在楊家将和嶽飛傳的時代,就不是宋朝人了,應該是遼國人和金國人,還是首都公民。
遼金兩國漢化程度是相當高的,金朝到第五代皇帝金世宗的時候,基本上金國貴族都不會說女真語了,也不認識女真文,完全漢化了。
後來清朝就吸取了教訓,乾隆爺一再下令興騎射,講滿語,可也沒撐多久。
溥儀好像都不怎麼會說滿語,英語比滿語說得還好,
因為沒有語言環境,跟誰說去。
金遷都燕京的時候是金國第四代
皇帝,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暴君,海陵王完顔亮。
完顔亮遷都用的招狠到的什麼程度,金國的貴族不願意南遷,我就把你家祖墳刨了,然後把墳遷到南邊來。
祖墳遷到中都,你跟不跟着來?所以太祖太宗的墳全給刨了,金朝皇帝的皇陵全弄在北京房山,到民國時候還有遺存。
今天就沒了,地宮入口都找不着,其實找到也沒用,蒙古人太恨他們了,基本上都給盜了。
因此北京實際上有兩個王朝的皇陵,一個是金一個是明,金在房山,明在昌平。
清皇陵不在北京,在河北。
金的中都範圍主要是今天的宣武和豐台,在南三環,三環路上有很多地名都是從金中都延續下來的。
比如麗澤橋,來自金中都的城門麗澤門;豐益橋來自于金中都的正門豐益門,豐益門往南5裡有一個台祭天,相當于天壇,所以這個區叫豐台區。
實際上金朝的統治中心完全轉移到了中原,基本上被同化成中原民族了。
宋金兩朝對峙了将近90多年,誰也不能吃掉誰,直到北方蒙古高原興起了一個更強大的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