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你唱“霸”來我登場(五代、遼宋夏金元) 12、歲歲年年狼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

首頁
    文丞相殉國 元朝建立,開始作為一個中原王朝存在,他的下一步就是進攻南宋。

     蒙古滅宋的戰争斷斷續續進行了40多年。

    因為蒙古人還進行西征,另外江南丘陵密布、河湖汊港、也不利于蒙古騎兵的行動,加上那個時候中國人的确有骨氣,南宋人民不屈不撓可歌可泣地奮起反抗蒙古人野蠻的燒殺精神,抗暴一直持續了40多年。

    兩宋的情況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沒有大将,南宋名将輩出,但是奸相一個接一個,一個賽一個奸,朝政糜爛不堪。

    當時的宋朝皇帝隻有9歲,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後謝氏執政,所以元軍南下,太皇太後謝氏和全太後,還有小皇帝宋恭帝三宮被俘北上投降。

    這個時候臨安城被圍,朝廷發出诏旨要求天下起兵勤王。

    但各地觀望,沒法勤王,因為宋朝祖制是地方不得招兵。

    隻有當時做知府的大宋狀元文天祥,變賣家産,招募了1萬多名民兵勤王,可到了臨安,太後已經決定要投降了。

     元朝要求以宰相奉降書傳國玉玺去元營投降。

    宰相都溜了,正好文天祥來,所以太後非常高興,你來了好,右丞相兼樞密使總攬大權,任務是遞降書和傳國玉玺。

    文天祥到了元營之後怒斥元軍統帥伯顔背信棄義,說你别看現在狂,你把臨安給占了,我朝還有江南廣大地區,特别是嶺南、海南,夏天氣溫32度你行嗎?渡海你行嗎?北人善騎馬,南人善使舟,上船吐死你。

    所以你好說好商量,我割地賠款可以,但是你要保全我宗廟社稷。

    伯顔一看這兄弟夠漢子,他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敢跟我來這個,行,你别回去了,就給扣下了,準備讓他到元朝去做宰相。

     當時忽必烈在上都,今天内蒙古的正藍旗,所以三宮出降的時候就要押着這些人北上。

    行至鎮江,文天祥在友人的掩護下脫險跑了,轉戰江南。

    陸秀夫和張世傑擁戴了一個11歲的小皇帝,颠簸死了,就又立了一個8歲的。

    等于宋朝末期有三個小皇帝,投降的那個9歲,立了一個11歲的挂了,又立了一個8歲的。

    這個小王朝被趕到海上漂泊,稱為行朝,而文天祥在陸地上領導居民抵抗。

    因為南方很難征服,忽必烈就命令元朝的漢人名将張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率大軍南下。

    張弘範跟張世傑是堂兄弟,但他是金國漢人,從來沒出使過南宋,于是各為其主,他在廣東擊敗了文天祥。

    文天祥兵敗後服毒自盡,可惜毒是假藥或者下雨受潮失效了,吃完沒死成,被元軍搶救了。

    元軍說這個人看好,皇上點名要他,就把他押上戰船去打張世傑的部隊。

    張弘範讓文天祥寫勸降信,你們肯定沒戲了,寫封勸降信吧,文天祥寫了著名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看勸降沒戲,就發動進攻,宋軍全軍覆沒,宰相陸秀夫背着8歲的小皇帝投海自盡。

    張世傑準備退往印尼、菲律賓,重整旗鼓反攻,不 幸遇到台風遇難。

    文天祥在元軍戰船上親眼目睹了祖國的滅亡,那種痛苦難以言表。

    張弘範得意揚揚在厓山那個地方立了一個碑,“鎮國大将軍張弘範滅宋于此”。

    後來明朝建立,把碑上的文字刮了,寫“宋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

     文天祥被押到了大都,在經過南京的時候,曾經有一首《過 金陵驿》:“草台離宮轉夕晖,孤雲漂泊複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 城郭人民已半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時燕子傍誰飛?從今别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到了大都,一開始是釣魚台國賓館住着。

    但文天祥出身富貴,狀元宰相錦衣玉食慣了,别來這一套,這我都吃過見過,堅決不降。

    不降怎麼辦?關土牢裡,臭蟲、蚊子、蒼蠅,冬天結冰、夏天長毛,就是在今天東城區的府學胡同關了三年。

    三年裡他寫下著名的長詩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用曆史上這些忠臣義士激勵自己堅決不降。

     最後元朝聽說南宋移民要暴動,而且老打着文丞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