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異族終結者(清) 9、海賊王蠢蠢欲動

首頁
    殺光了。

    誰是方孝孺教的誰慘了,全殺光。

     明朝皇帝從朱元璋開始,整個家族遺傳非常差,全都是心理變态,一群短命鬼,荒唐到極點了。

    守濟南的大将被逮着之後,成祖把他的鼻子和耳朵蒸熟了讓他吃,還問他好吃不好吃,回答說忠臣義士之肉當然好吃,然後車裂,家屬全都沒收為官妓。

    死了之後,報告到成祖那,下旨:“拖出去,着狗吃了,欽此。

    ”你看故宮裡的聖旨都留着呢!他就想,我的帝位來得不正的話,我就得讓海外諸國知道我、承認我。

    讓海外諸國奉正朔。

    你得用我們的年号,這叫奉正朔。

     你看朝鮮,它沒有自個兒的年号,它用的是中國的年号。

    我 們萬曆多少年,它也萬曆多少年,我們光緒多少年,它也光緒多少年。

    所以用中國的年号就叫奉正朔,你不能有自己的年号。

    明成祖為了讓人知道自己,就派鄭和出去幹這個事兒。

    史書上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懷疑建文帝跑了,實際上建文帝是出家了,出家做和尚,一直活到明英宗正統年間,明英宗找到了建文帝。

    建文帝按照輩分論,應該是英宗的爺爺。

    因為成祖之後是仁宗、宣宗、英宗,所以它跟仁宗應該是平輩的,等于是英宗的爺爺,活了70多歲才死,但是成祖就懷疑他是跑海外去了。

    “欲蹤迹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要去找到他,并且要誇誇我們中國有錢,因此派鄭和下西洋,先後七次,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鄭散财童子 對鄭和的評價。

     第一點,屬于中國曆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比歐洲航海家早半個多世紀。

    問題是梁啟超先生說,西方一哥倫布之後,無數繼起之哥倫布,中國一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為什麼西方一哥倫布之後,無數繼起之哥倫布?來錢啊!為什麼中國一鄭和之後,再無鄭和?費錢。

    600萬兩白銀,國庫被揮霍一空。

     第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不計經濟效益,給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七次下西洋,600萬兩銀子花出去,鄭和整個是一個散财童子,走到哪都給人家散錢。

    隻要你奉正朔,看見我這船上沒有,銀子、綢子、瓶子随便。

    所以你得奉正朔,中國使臣擱那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诏曰”,人家酋長在地下跪着直樂,你們皇上是老大,狗屁!真主安拉才是老大。

    但是一看船上正往下擡東西呢!老大!鄭和來一趟,各國搶着上中國進貢來。

    中國厚往薄來,懷柔遠人,你給我進貢一毛,我還你10塊,誰不來啊!最後中國就得下令,你别天天來,我受不了。

    朝鮮、越南、琉球,一年一貢。

    你讓朝鮮一年來一趟,他能來四趟,他來給點 兒破布片什麼的,皇帝就要回贈金銀财寶,然後他的使團來了,帶着高麗參就開始賣,順便賺一筆。

     朝鮮、越南、琉球這三國因為跟中國是同種同文,幾乎就是同一國家,所以這三國一年一貢。

    像泰國那些國家,8年來一次就完了。

    緬甸8年,阿富汗25年來一次,你别老來,你那個大胡子從來不洗,羊肉味把皇上熏着了。

    所以鄭和下西洋,幹這個事兒就是扯錢去了。

    成祖的時候去了六次,仁宗繼位十個月駕崩,宣宗繼位之後又下了一次,然後這個事兒就不能幹了。

    到了明朝中期,煉丹的那個嘉靖皇帝的時候,國力衰退,有的大臣提議,為了耀揚國威,仿效當年三保太監故事,咱們再下一次西洋。

    兵部尚書劉大夏沖進兵部檔案館,拿起鄭和下西洋的海圖和船的圖紙,付之一炬。

    因為這件事兒禍國殃民,絕不能再幹。

    所以今天鄭和下西洋到底路線怎麼走的,不知道。

    船什麼樣不知道,據說鄭和下西洋那個船,一百多丈長,十幾丈寬,如果要是真的那麼大,那相當于航空母艦了。

    你想64丈長,18丈寬,一丈是三米,你算算,頂上一艘輕型航母了。

     不扯了,這個事兒不能再幹了,太費錢了。

    而且一幫國家奉正朔,叫你老大,你還得罩着它,西班牙、葡萄牙一欺負它,它就求你保護它,你說你管不管?像馬六甲那些小國都求你。

    咱就得到點兒犀牛大象長脖鹿、珍珠,充實了一下皇家首飾盒和皇家動物園,我們就600萬兩銀子扯出去。

     你看人家哥倫布、達伽馬,什麼都沒有,哥幾個湊錢,弄一艘小破船,帶回來一個拉丁美洲,充分體現了出海的價值,你鄭和跟人家沒法比。

     中國籍倭寇 所以打從鄭和下西洋以後,這件事兒不能幹了,寸闆不得下海。

    你不下海,别人來了,日本人來了,在那時候又叫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盜,騷擾我國沿海,被稱為倭寇,咱們國家跟日本挨着,點兒很背。

    這個日本國在唐朝的時候取法中國,全面仿效唐化。

    結果它一仿效,關鍵的兩個東西沒學中國,一個是宦官制度,一個是科舉制度,你不學宦官挺好,所以日本宮廷裡的所有的體力活、粗活,都女的幹,女的身體一好,生的小孩也有勁兒。

    不學宦官挺好,但不學科舉,這個麻煩大了。

    科舉制是用來選拔人才當官的,日本沒有科舉制就意味着它的官全是世襲的,世卿世祿,這後來就對中央王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日本天皇掌權連二百年都不到,它的政權就落到藤原氏的手裡。

    藤原氏世世代代擔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