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作品相關 八千字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

首頁
    這是一個網絡的時代,網絡名人是這個時代的标簽。

    網絡的出現,以其無所不在的觸角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傳播渠道多樣化,信息鋪天蓋地的今天,某個人,某些人成為幾乎所有中國人集體記憶的曆史已經一去不返。

    這是平民狂歡的時代,信息飛速更新,草根迅速崛起,網絡名人層出不窮,一片星光燦爛,處處繁花似錦。

     曆史老師袁騰飛因為學生不經意将授課視頻上傳,一夜成名,點擊率上千萬,并由此迅速走紅,登上百家講壇,随後出書、錄制節目,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經由網絡,袁老師由三尺講堂走向大衆,成為名人。

    名人煩惱多,從央視推出百家講壇起,文化傳播者,無一例外都會遭遇各式責難。

    于丹遭遇十博士聯名抵制,易中天早就被界定為學術超男,閻崇年簽售會現場公然有人上前扇其耳光。

    号稱百家争鳴,百花齊放的當代,在文化領域以如此方式待人多少有些野蠻。

    文人相輕,文化名人的命運似乎注定如此,袁騰飛自然也逃不過這般宿命。

    盡管如此,這并不妨礙我對于一個由普通曆史老師蹿紅的名人袁騰飛的喜愛。

     接下來我就細說我個人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

    在說十大理由之前,我有必要專門先就最近有關袁騰飛的抄襲門講一講。

     莫須有的抄襲門之冤 目前袁老師在百家講壇熱播的節目《兩宋風雲》被指責抄襲網絡小說《柔福帝姬》,深陷抄襲門。

     對此,袁老師作出正面回應,絕無抄襲一事。

    網上有知情人士表示:隻要了解袁騰飛的閱讀習慣,種種指責,不攻自破。

    袁平時很少上網,通過傳統途徑閱讀書籍,更不可能去看網絡小說《柔福帝姬》。

     撇開袁老師的閱讀習慣不談,就抄襲本身而言,據我所知,我國法律對于抄襲行為并無明确的界定,也不見任何司法解釋。

    抄襲屬于侵權行為,在實踐中較難認定。

    界定之難,在于需要将抄襲與合理使用或巧合加以區别。

    就袁老師的抄襲門而言,竊以為不該是兩耳隻聞叫罵聲。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指出,在判定合理使用與是否構成抄襲行為時,應從兩個方面加于區分: 1.目的不同。

    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沒有商業性目的,應視為合理使用。

     2.使用原創作品的量的不同。

    合理使用在許多國家的版權法裡都規定了對文學作品的引用量,不超過原創作品的十分之一也視為合理使用。

     巧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作者各自獨立地創作出相同的或類似的作品,都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直接看網上正火的袁騰飛《兩宋風雲》與《柔福帝姬》原文: 建炎三年揚州事變,他匆匆乘馬逃出,分明已離開行宮,卻又冒險半道折回,為的就是去取這原本未帶走的桃木匣子。

     木匣中,有邢皇後的金環。

     《柔福帝姬》第十三章第3節傷春 趙構的原配夫人是邢氏,據說趙構與邢氏兩人的感情很好。

    小兩口結婚不到一年,趙構就要出使金營。

    分别時,邢氏把自己的耳環摘下來送給趙構,說以後你見此環如見妾身。

    這個耳環趙構一直留着,保存在一個小金盒裡。

    後來,他從揚州出逃的時候,連祖宗的神主牌位都扔了,還不忘抱着這個小金盒跑,可見趙構這個人還是很重感情的。

     《兩宋風雲》 曆史是個什麼玩意兒2相關資料八千字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3) 前者小說虛構的情節趙構去取邢氏送贈的定情之物裝在桃木匣子裡的耳環,後者為了說明趙構很重感情,從揚州出逃之際仍不忘記裝耳環的小金盒,趙構抱着小金盒逃走不過是人之常情,何來抄襲? 他默默走過去一把把母親攙扶起來,輕聲對她道:母親,是我自己請行的,與父皇無關,我們不要打擾父皇了,回去罷。

    韋氏凄然道:太上有三十一個兒子,臣妾卻隻有九哥一個,臣妾珍視他尤甚于自己的生命,若他此去不能安然歸來,臣妾必不能活,再要這些虛名又有何益?太上若能勸官家收回成命,即便是把臣妾廢為庶人,為奴為婢,臣妾也心甘情願。

     《柔福帝姬》 韋妃說,我隻有這麼一個兒子,他要是死了的話,我也沒法活了。

    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個兒子,他對您來說隻是三十一分之一,死了您也不心疼。

    太上皇說,這樣吧,我現在就晉封你為賢妃,你的寝宮可以安在孤家的寝宮邊上。

    趙構走過去,向父親行了個禮,又把母親攙扶起來,說孩兒是自願的,能為國盡忠我很高興,母親不要哭,也不要為難父親了。

    宋徽宗聽到這話,非常高興,尴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

     《兩宋風雲》 上述兩段最多算是情節雷同,抄襲恐怕談不上。

    若說兩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相關學者認為,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