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袁騰飛本是一名老師,在他看來教師傳授知識是在相對封閉的課堂,走上百家講壇,聽課的群體擴大化,從學生走向普通大衆。
就目的而言,屬于大衆文化的推廣與普及。
采用說書方式,或是正史野史交替雜陳,是袁老師講述的個人風格,講述過程中,援引他人觀點,引用他人故事情節進行再創造,實在是無可厚非。
文化傳播的過程不能全部是學究型,不可能要求人人說話前都去考證童貫是否有胡子。
試問,有所突破和創新并得到一批擁護與支持者,何罪之有;試問:能夠極大的引發和調動學生學習曆史的積極性,在大衆中普及基礎曆史常識,何罪隻有,必須置之死地而後快?所謂一切交給時間,至于抄襲門事件最終走向何處,對于袁老師而言,大概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
袁騰飛的抄襲一說,我懷疑很多人根本就不看袁騰飛的書,基本上就是自己看到一些帖子和新聞之後,就上來發表自己的憤怒和精力,所以,我勸某些網友或者有些記者朋友,一定要仔細看看書之後再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真正意義上的觀點交鋒是才是有價值的。
否則,隻能被炒作者利用,網友也就罷了,但是作為把關人的記者朋友,你一定要真正做到鑒别好壞,為讀者推廣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否則真是對不起自己的職業。
袁騰飛的文字和言論,肯定有他問題的地方,誰又能說自己說的每一句都是對的呢?但是有問題,就看你怎麼找,找到什麼了。
另外,那些個照樣不看書的也上來胡言亂語的磚家就不說算了,扪心自問,你們什麼時候促進過社會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真是多你一塊少你一塊都無所謂了。
自己回去好好砌自己的磚吧。
懶得說你們。
OK,有關這個抄襲說多了點,下面一一細細道出鄙人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
曆史是個什麼玩意兒2相關資料八千字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4)
第一條:理想主義與知識分子情懷
袁騰飛曾經多次坦言,自己最鐘情的朝代是宋朝。
在袁騰飛眼中,宋朝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知識分子地位最高的時代。
到這裡,我多少會覺得有些心酸。
袁老師身上多少有些文人的理想主義氣質,有知識分子的渴望有為的情懷。
那些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理想與情懷隻能從曆史中找尋。
袁老師百家講壇的節目從宋朝開始講起,可能這個朝代有令袁sir在前年之後與之神會,心馳神往,這裡也許有太多他個人的寄托。
自開祖以來一直就保持着尊重文人的舉動,不允許利用語言侮辱文人,以上朝為例,唐朝宰相要向皇帝跪下磕頭,宋朝皇帝和宰相一起坐着讨論問題。
在寬容環境中的宋朝,宋朝文化的燦爛也可謂達到了曆史的頂峰。
不僅如此,這個時代造就了一大批有風骨的文人。
能文能武,有節有義,弱宋時期的知識分子多能與朝廷風雨同舟,榮辱與共。
不用贅言,宋士文天祥,身陷土牢,拒不招降,大節不改。
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氣節與操守着實讓人欽佩。
南宋末年,掃平歐亞大陸的蒙古軍,在滅掉金與西夏,降服吐蕃、大理之後,包抄了疆土狹小的南宋。
勝負早成定數,即使這樣,南宋獨自抗擊了蒙古軍隊幾十年。
最後丞相陸秀夫無力抵抗,背着8歲的小皇帝蹈海自殺,文士尚且如此,堪稱悲壯。
我們身處的時代是多元的時代,盛世的中國可能更需要的是包容與胸襟,需要更多的創新,聽到更多的聲音。
對待袁騰飛或者此類名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寬容與鼓勵。
以上簡單列出喜歡袁騰飛的十大理由,在我個人看來,袁騰飛對待曆史的态度是嚴肅的,其課堂上脫口而出的曆史數據,紮實的教學功底令學生折服,而其貫穿在曆史教學中的獨立精神與先進史觀讓人深省。
當然,袁騰飛最招人喜歡之處,莫過于他确實是個真誠而直接,平實而性情,不乏理想與情懷的生命個體。
第二條:真誠
袁騰飛最大的特點在真誠。
有人拿出起碼的道德自律和學術真誠的标準指責袁老師。
道德要求一般是遞進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視學術自律與真誠為基本的道德要求,那麼對于大部分比這個水準低的道德律,他們都會遵守。
無法想象一個平時就不護細行的人,會有道德自律和學術真誠的的崇高理想。
因此可以推斷,在網絡上大罵袁老師的人,道德水準一定在之信口胡說,有理有據之上,或至少是這個層次,而絕對不會比這個層次低。
此外,我十分好奇,在今天這個道德敗壞,學術操守喪失的時代,網絡上忽然殺出這麼一大批道德高尚的人類,他們都是從哪兒冒出來的?這搞得我非常不适應。
據我所知,現今是廟堂*,江湖失信,按理說,如果這麼一大批道德楷模果然存在的話,不應該搞成這個樣子的。
一大批學術精英如果存在,嚴格自律,學術界也不至于如此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