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落魄挨打奈何天 1.窮玩火富玩煙

首頁
    列強逐鹿新大陸,亞洲的土耳其日漸衰落,波斯、*被迫屈服,印度已經被英國蠶食殆盡,神秘的中國是一塊肥肉,四面八方被人包抄過來。

    然而,天朝自我感覺良好,盲目地認為世界上2/3的人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大清帝國最幸福,萬國來朝,四夷臣服,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被世界先進國家遠遠地甩在後面了。

     小孩子經常被教育,中國地大物博,物産豐富,無所不有。

    确實,封建經濟像張三隻腿的凳子,穩着呢。

    大清國不屑于同外來的小馬仔在銀子上有任何瓜葛。

    西方資本主義東擴勢頭兇猛,清朝不願意自己的領土受到侵犯,也不願意自己的人民同外國交往,進而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政府拿着書往前一翻,明朝的海禁制度挺好,沿用之。

    對外貿易本來是有五口,廣州、廈門、甯波、雲台和蒙古邊境的恰克圖,前四處是海港和西方人進行交易,後一處是陸路,和俄羅斯人往來。

    誰知,西洋人愛跑廣州,其它地方甚至數十年都不見有洋人前往,乾隆爺一看,就關了廈門、甯波、雲台三口,專限廣州與恰克圖兩地對外往來,而且交易時間還有限制,在某種程度上,清朝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确實限制了外國人,大清同洋人交往彼此也相安無事。

    但從長遠看,這一政策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抵抗侵略的作用,反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女皇來販煙 當然,鴉片戰争還是因為銷煙。

    為什麼英國要在1840年出兵打我們?直接原因是虎門銷煙。

    從16世紀到19世紀初,長達幾個世紀的中英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地位,也就是我們在對外貿易當中是賺錢的。

     拿現在說,我們每年跟美國保持着600億美元的巨額貿易順差,如果是倒退150年,這個戰争就打起來了。

    現在的中美貿易,盡管我們與美國貿易順差數額巨大,實際上我們沒掙錢。

    美國的一些企業,像耐克等公司,産品在中國生産。

    中國勞動力便宜,産品通過廉價勞動力生産賣到美國,一雙中國生産的耐克鞋在美國隻要五六十美元,而在國内同樣一雙鞋卻要價上千元人民币。

    不僅僅是耐克鞋,很多大陸工廠出口的産品出口到美國市場後,扣除關稅賣得都比你還便宜。

    中國生産的産品經過長途跋涉,到了遠在大洋對岸的美國,賣得比産地還便宜,這怎麼說?而且隻要從中國制造,就算是中國的貿易順差。

    這裡面的錢,大頭讓外國人拿走了。

    要知道在鴉片戰争前,中英貿易,白花花、響當當的銀子,可全都是讓中國給賺了,一年大概掙英國一千萬銀元,當時合中國的白銀700多萬兩。

    單茶葉這一項就很厲害,誰都承認中國福建的茶最好。

    印度也産茶,沖出來你喝嗎?不愛喝!茶葉這個東西,就是中國的好。

     英國同中國做買賣,有一點讓人覺得特别可怕。

    中國并不需要英國的商品,隻賣不買。

    中國是自然經濟,生産生活能夠自給自足,誰買你的英國貨?英國人也沒調查中國市場,當然天朝閉關鎖國,它也沒法調查。

    所以運來的商品有的就很離譜了,像餐刀餐叉,中國人看到洋人吃飯居然用鐵器,拿刀切,哇!茹毛飲血,一幫遠古先民!鋼琴,這東西在今天的中國家庭裡恐怕也不多見,大部分是父母逼着孩子學的,考完級就再不碰了,也就是有人來串門的時候彈個“可愛的藍精靈”;睡衣睡帽,中國人沒有穿這東西的傳統,睡覺還穿衣服?這不暴殄天物嗎!褲衩背心就好了,徹底解放更舒服!沒用,不要。

    英國産品在中國賣不出去,所以永遠出超,英國商人就怒了。

    怎麼辦?賣什麼呢?那就賣鴉片吧。

    在英國本土,鴉片是不能種植的,英國不産,印度産。

    東印度公司就在印度支持種鴉片。

    包括現在的金三角、緬甸的鴉片最初都是英國人種的。

    英國人一種,當地人也覺得種這個好,來勁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英商覺得鴉片是最有利可圖的商品,開始販賣。

    乾隆末年,輸入鴉片将近2000箱。

    嘉慶初年(1796年),增加到4000箱,嘉慶十六年(1811年),多至5000箱。

    道光十五年(1835年),增至30000箱,合紋銀約一千五百餘萬兩,鴉片輸入的量如同飙升的溫度計,噌地一下就上去了。

    當然,一定要明白,英國往中國走私鴉片,絕不是英國政府行為。

    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正當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政府對經濟是不幹預的。

    政府要是鼓勵商人賣鴉片,那英國實際上就成了最大的販毒集團了。

    英國的散商,也叫港腳商人,是東印度公司以外的自由商人,他們多是鴉片走私販子,又是最早把英國的棉紡織品帶到中國市場的自由商人。

    港腳商人發展很快,已經強大到要求政府取消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壟斷權,并最終達到目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