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落魄挨打奈何天 1.窮玩火富玩煙

首頁
    他們的貿易活動逐漸改變了由東印度公司和廣州商行所構成的壟斷性中英貿易格局,使其向着自由貿易的方向發展。

    在鴉片戰争前,他們積極鼓吹對華戰争,打開中國的大門,以擴大中英貿易,特别是其中的鴉片貿易。

    他們發現鴉片很好很強大,好東西應該大家一起分享,如果兄弟喜歡,可以都給你。

    這個東西果然好,魯迅先生都曰:洋人拿鴉片來治病,中國拿鴉片來當飯吃。

    中國從王爺到尼姑都抽鴉片,宮内太監也抽。

    皇帝在宮裡聞見鴉片煙的香味,定睛一看,太監躺在床上吞雲吐霧,抽鴉片呢。

     英國商人強烈要求打開中國的貿易大門的時候,大清皇帝被鴉片攪得焦心,清政府把重點放在禁煙上,反正我們用不着英國的東西,誰管你貿易。

    道光十八年,鴻胪寺卿黃爵滋建議重治吸食者:吸者一年内戒絕,過期不戒,普通人處死,官吏處死,其子女不準參加科考。

    高級官員議論,21人反對,8人贊成。

    禁煙令壓根就沒什麼用,鴉片走私與煙毒屢禁不止。

     抽鴉片可是高消費,當官的抽上了,靠工資支應不了,就得貪污;當兵的抽上的話就更麻煩了,該沖鋒陷陣的時候煙瘾犯了,得躺地上燒一泡兒,這仗還怎麼打?抽食鴉片的結果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軍隊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

    民國的時候,有的地方軍閥的戰鬥力很差,士兵被稱為“雙槍兵”,一杆步槍,一杆煙槍。

     湖廣總督林則徐給皇上的奏折裡面說:“鴉片流毒于天下,法當從嚴。

    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饷之銀。

    興思及此,能無股栗?”林則徐每次想到這裡就大腿打哆嗦,股就是腿,栗就是抖。

    你說沒銀子沒兵皇帝幹什麼勁?鴉片走私造成中國銀荒兵弱,政權的統治基礎不穩,因此皇帝很生氣,氣壞了的皇上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

     林則徐禁煙決心相當的大,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随即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他在整頓海防,嚴拿煙販的同時,對外國鴉片販子也采取嚴厲的措施。

    不僅繳獲了人家外商的鴉片,還讓人家寫下保證書,保證以後來華,永不敢夾帶鴉片。

    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即沒收,人即正法。

    英國鴉片販子被迫繳出20000餘箱,美國煙販繳出1500餘箱。

     林大人繳獲鴉片後不肯作罷,随即上演了中國近現代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幕,即人民紀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門銷煙,這一舉動可謂大快人心。

    要知道,不是燒煙,鴉片煙不能燒,一燒的話提純了,是銷煙,即把鴉片集中于虎門的海灘,于高處築起圍欄,挖下長寬各15丈的兩個大坑,灌入海水并倒進生石灰,待水沸騰後投下鴉片,使之徹底銷毀,場面無比壯觀。

     虎門銷煙給了英國出兵的借口。

    英國商人遊說英國政府,強烈呼籲:政府要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

    我們的貨物被中國政府給毀了,得讓他賠,得給腐朽的帝國以緻命一擊,讓他們認識到我們大英帝國不是好惹的。

    為此,英國國會展開激烈的争論,有英國議員說,如果我們為了鴉片而戰,英國不就成了武裝走私集團嗎?這事不能幹。

     沒辦法,最後隻好請維多利亞女皇禦裁。

    維多利亞女皇宣布,我們為自由貿易的原則開戰,不是為鴉片而戰。

     不是自由貿易嗎?我東西賣到你這裡來就得買,你中國人不買的原因是政府閉關鎖國。

    我的貨都進不來,老百姓當然不買了。

    女皇的腦袋認為,我的貨一進來老百姓就會買,她不認為老百姓沒有英國貨,一樣能夠衣食無虞。

    要掏錢的事老百姓不會幹,女皇意識不到這一點。

    在女皇的支持下,英國國會勉力以271:262,支持票比反對票僅僅多了九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對華戰争的提案,英國為了自由貿易的原則決定對華開戰。

     就這樣,4000名東方遠征軍,16艘戰艦,540門炮,繞過半個地球,走了據說半年多,去進攻一個擁有1300萬平方公裡國土、億人口、90萬正規軍的帝國。

     炮火中相逢 從中英參戰人數數字對比看,英國可謂自不量力。

    英國的正規軍總共隻有13萬,而且兵力分散,散布在全球。

    但是這支軍隊可是百戰雄師,連拿破侖都打他不過。

    中國有25萬八旗兵,66萬綠營兵,基本上由市井之徒、流民、窮漢等構成。

    宋朝以後,朝廷實行募兵制,所謂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

    在中國,穿軍裝是來幹什麼來的?大多是吃飯來的,不是真玩命。

     英國職業軍人卻不同,為國家開疆拓土,是帝國軍人的光榮。

    中國90萬軍隊在哪裡?在全國。

    英國雖然隻有寥寥數千名遠征軍,但中國一萬多公裡的海岸線,從來就是有海無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