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2.師夷長技不制夷

首頁
    為對在英國定造的軍艦不滿意,經過反複比較後,李鴻章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鎮遠。

    1881年,李鴻章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兩地修建海軍基地。

    1885年,海軍衙門成立,李鴻章遣駐外公使分别向英國、德國訂造巡洋艦緻遠、靖遠與經遠、來遠。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

    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

    當時美國海軍是世界第十二,中國北洋水師是世界第九,還不算南洋、福建水師。

     洋務運動還創辦新式學校培養人才。

    1872年到1875年,政府每年派三十名幼童去美國留學,一去要在美國待很多年,而且這些個孩子生死各安天命,去的都是窮孩子。

    有錢的孩子誰敢上那兒去?不像今天去的都是有錢的孩子,有錢孩子科舉做官,沒事上美國幹嗎去?沒人願意出國的。

    那會兒一說出國都是去外夷,沒準讓那兒人給吃了,沒人敢去。

    所以隻有這些人去美國,去的時候長袍馬褂大辮子,回來全都西裝革履小分頭,給李中堂磕頭的時候都得小心磕,因為辮子是假的,别一磕頭辮子掉了,大逆不道。

     可惜這些人學成的非常少,大概就第一批幼童有學成的,你想這一幫人到了美國,他們看了就知道什麼是好的,*自由比這個專制要強得多,人家那兒見總統都直呼其名,咱這兒見皇上還得跪着,這多不好意思。

    原來咱們中國派駐在國外的使節,新的使臣來舊的使臣要歸國,得到碼頭上去迎接,新的使臣宣讀聖旨,使館全體人員跪在那兒,接這個聖旨,外國人就跟看耍猴的一樣圍一堆看,怎麼回事,這玩意太好玩了,念什麼呢都在那兒趴着,念完聖旨以後才到使館。

    後來中國人也感覺這個太有傷國體,所以就奏請朝廷,朝廷批準了,這儀式在使館裡舉行,咱就别在碼頭上現眼了。

    因為擱中國肯定都得在哪兒,碼頭上,欽差大臣來了你得迎到碼頭上,你得出城多少裡去迎,跟那兒就得宣聖旨,就得跪着,你不能回到衙門才跪接。

    公使夫人裹完小腳,晾那裹腳的白布,洋人就以為中國國喪,以為皇上死了,都來吊唁來了,驚聞大皇帝不幸去世,我們都來哀悼。

    中國人傻了,沒這事啊。

    那人說你這為什麼挂白布啊,那是裹腳布,洋人不懂好好的腳幹嗎裹起來,所以好多觀念一發生沖突這一幫人就不願意再接受清朝這種封建的統治,朝廷一看,壞了。

     于是下诏,召回當年出國的這批幼童。

    相當多的孩子沒有完成學業就回來了,有的是上了大學,也有的不回來了,就在他那個寄養家庭的掩護下跑了。

    中央電視台拍過一個五集的紀錄片,幼童好幾個跑了,跟當地人結婚,采訪他的孫子,長相完全是白人,而且隻能說英文,一句中文都不會。

    而這些回來的人,就把先進的觀念帶了回來。

     未富先破産 洋務運動談不上破産,它隻是沒能使中國走上富強,原因是什麼?就是隻引進技術不改進制度。

    李鴻章緻總理衙門函:“中國文物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

    ”我們的制度比洋人好多了,獨火器萬不能及,就這一條不怎麼樣,所以“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我們隻需要學外國的軍事技術就可以了,别的我們都不用學。

    我們遠出西人之上,用得着跟他們學嘛,他們應該跟咱們學。

     而鄭觀應認為:你要學就學人家的制度,學人家的體,不能光學不用。

    咱們認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體西用。

    鄭觀應明确提出來不能這麼幹,人家“西人立國……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後動,此其體也。

    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

    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以足恃欤”?你光學洋槍火炮輪船水雷這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近代學習西方,日本學得比較徹底,包括1888年近代亞洲第一部《大日本帝國憲法》,甭管它多保守,也是近代亞洲的第一部憲法,日本在亞洲第一個确定了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

     另外,對洋務運動進行一些深入細緻的分析,發現洋務運動得以興起,是在一沒内憂,大規模農民反抗剛剛被*的情況下開始的。

    二沒外患,列強忙于鞏固既得利益,所以沒有大的戰争爆發,中外各種勢力暫時“和好”。

    而這個時候的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都是剛剛萌發,比較弱小,所以沒有人反抗朝廷。

    随着列強進一步提出新的侵略要求,兩次鴉片戰争之後的東西,他們可就不再滿足。

    農民起義雖然被*,但是以後農民還要進行反抗,資産階級随着力量的強大也會起來反抗,所以這個内憂外患隻是暫時平息,洋務運動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開展起來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