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2.師夷長技不制夷

首頁
    一樣,就是用洋槍火炮衛我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保衛儒家文明。

     第二場辯論是道器之辯。

    道是制度,器是技術。

    中國人是看中制度還是看中技術?當然是看中制度。

    頑固派高唱“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為甲胄,禮儀為幹橹”抵禦外辱。

    洋人來了之後怎麼抵禦他,給他上課,講四書五經,拿經書把洋人幹掉,頑固派一幫人都是理學名家。

    洋務派說,大學士您說得太好了,但是“以忠信為甲胄,以禮儀為幹橹,無益于自強實際,二三十年來,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敵之要,徒以空言塞責,已緻釀成庚申之變”。

    恭王當朝問頑固派代表倭仁老師,下次再發生庚申之變,聯軍打北京你敢不敢到前線去跟英國人理論,敢不敢披着你的甲胄,舉着你的幹橹去給人上課?如果你敢的話,則本王唯大學士之命是從,吓得倭仁二十多天沒敢上朝,說我腳崴了走不了。

     第三場義利之辯緊跟而上。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王安石就是這麼被攻擊的,整天修工廠弄鐵路,不就是一幫小人嘛。

    最後朝廷明白了,皇太後也明白了,光在那兒嚷嚷口号,國庫裡的銀子能自個兒長出來?洋務運動通過這場辯論基本上是把頑固派的勢力給打下去了,洋務運動興起、發展起來。

     衙門理事多 總理衙門是推動洋務運動的中央機構,但洋務派的勢力主要是總督和巡撫,他們掌握地方實權。

    曾國藩兩江總督遷直隸,直隸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饷、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直隸、河南和山東的軍民政務。

    而由于直隸省地處京畿要地,因此直隸總督被稱為疆臣之首。

    曾國藩一走遺缺就由李鴻章補,所以李鴻章也是兩江總督遷直隸。

     清中期以後對于地方大員定設八督:直隸、兩江、陝甘、閩浙、兩湖(即湖廣)、兩廣、四川、雲貴。

    另有漕運及東河、南河總督三員。

    兩江是最富庶的地方,江蘇、江西、安徽三省地盤也大。

    左宗棠是閩浙遷陝甘,張之洞是兩廣遷湖廣,基本上清朝地方八個總督這就占了四個了,張之洞做湖廣總督長達三十多年。

    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級長官,管轄一省或二三省,兼都察院右都禦史銜,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從一品。

     第二章良辰美景他家田2.師夷長技不制夷(3) 曾國藩在危難之時,維護了清朝統治,維護了舊文化。

    他雖然并未親身參與同英法聯軍的戰争,但是西方人的勢力深入長江,在長江一帶作戰的曾國藩深知,舊文化并不能救中國。

    曾國藩注重水師,認為水上優勢也能決定陸上優勢,西方的軍器和練兵之法在我們之上,所以他提倡自強,要購買西洋輪船槍炮,以夷器制夷。

     後來的中國認識到,夷是制不了的,不被夷制就不錯了,唯有自強。

    夷的洋槍火炮太厲害,所以,洋務運動前期“自強”為旗号創辦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的安慶内軍械所,李鴻章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的天津機械制造局。

    通過洋務運動,清朝的軍隊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的軍隊五百年才完成的由冷兵器向火藥兵器的過渡。

     洋務運動作用相當大。

    1864年平定太平天國,收複南京的時候,湘軍還放箭。

    1884年中法戰争爆發,清軍已經開槍。

    到甲午戰争的時候,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比日軍要領先了,再打不過就是慫兵慫将的問題,不是裝備的問題。

    電視劇裡一演,都辛亥革命了,清兵還舉兩銅錘,那純粹是瞎扯,是為了突出武打效果,抱一挺機槍怎麼武打?其實清軍的裝備水平,已經不比列強差多少了,尤其是輕兵器。

    可能機槍大炮這玩意不行,槍這些東西沒問題,當然起到了一定的保衛國家的作用。

     洋務派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的資金、燃料運輸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号,興建了近代的民用工業—李鴻章的上海輪船招商局、天津的開平煤礦,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民國的時候,最大的兵工廠就在漢陽,所以那時候士兵用的槍叫漢陽造,其實就是仿的德國毛瑟槍,為什麼在漢陽造,漢陽有最大的兵工廠,兵工廠為什麼在漢陽,因為漢陽有鐵廠。

     洋務派還籌劃海防,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艦隊建立後,成立海軍衙門。

     中國幾次敗仗吃的就是有海無防的虧,大海不像陸地,大海是連成一片的,朝發夕至,從哪兒都能過來,所以有海無防吃虧就吃大了。

    曾國藩在任兩江總督期間,保舉李鴻章到上海操練淮軍。

    李鴻章提出專設海防的想法。

    1875年之後,朝廷任命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

    1875年,李鴻章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造四艘炮船,開始清朝海軍向國外購軍艦的曆史。

    不久,向英國訂造巡洋艦揚威、超勇。

    因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