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上,應該由比同治皇帝低一輩的繼承大統,如此一來,慈禧晉升大皇太後,無法垂簾聽政。
所以她堅持立當時年僅4歲的載湉為帝,就是光緒。
光緒性格懦弱,但天資聰明,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直想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卻苦于無力擺脫。
請朝的沖靈之主繼位,應該是19歲大婚,世祖、聖祖都是這樣,聖祖康熙14歲大婚,繼而除鳌拜,大婚就表示已經成年。
而光緒帝眼瞅19歲,還不讓大婚,其實就是慈禧不願意放權。
群臣議論紛紛,慈禧沒折了,隻好下令光緒大婚,然後自己撤簾歸政。
于是八旗秀女全來參加選秀,經過初賽、複賽、決賽,最後闖進決賽的五個女孩,慈禧的弟弟桂樣之女葉赫那拉氏、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侍郎長叙的兩個女兒,在體和殿等待太後跟皇上面試。
皇上拿着玉如意遞到誰手裡誰就是皇後,給荷包的就是殡妃,給50兩銀子的,就是給你報銷往返機票走人。
#非#凡#太後就說:“皇帝誰堪中選,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
”皇上回答:“此大事當由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自主。
”太後堅持令其自選,皇上看中了巡撫德釋的長女,拿着玉如意奔向自己的夢中情人。
走到半路腦袋後面一聲暴喝,皇帝回頭一看,太後滿臉怒容沖都統桂樣的女兒努嘴,都統桂樣是慈禧的親弟弟,光緒的親舅舅,他的女兒是光緒的表姐,比光緒大三歲。
慈禧沖葉赫那拉氏努努嘴,給她!
光緒萬般不情願把玉如意交到自己表姐的手裡,這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後,葉赫那拉氏相貌平庸,且含胸駝背,和靓麗,二字沽不着邊,且已21歲,比光緒帝還年長3歲。
在光緒看來,表姐當妻子有點接受不了,而且隆裕的長相又難如人意,不選其為後也在情理之中。
但隆裕是慈禧指定的,光緒再不願意也不敢違背太後鼓旨。
大婚當晚,光緒自個兒回養心殿,把皇後扔到坤甯宮,兩人感情一直不好,失妻失和。
慈禧将侄女立為皇後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首先皇帝的後妃,尤其是皇後,與皇帝的關系最為密切,對皇帝的想法有特殊影響力。
将自已的侄女立為皇後親上加親,而且這樣做無異是在光緒身邊安置了一個最忠實可靠的耳目和密探。
其次,同治帝選後的失敗對她的教訓很大。
慈禧與同治帝皇後阿魯特氏有矛盾,甚至導緻母子不和,慈禧自然不願讓曆史重演。
婚後,慈禧太後跑到頤和園幕後操作,光緒一直耿耿于懷,變法,要不跟太後打招呼也不合适,于是去找太後。
太後對光緒醉心于新思想早有耳聞,老太後沉得住氣,隻要大清國國号不改,辮子不剪,别的我不管你,變去吧。
光緒傻傻地變,這一變把底下人都得罪了。
六部堂官好幾十人,成群結隊往頤和園跪,請太後出來,太後一出來光緒就沒戲了。
據說皇上被囚禁前,多次密诏讓康有為等人來救,譚嗣同智慧火花一閃而現,找袁世凱。
幹嗎要找袁世凱呢?變法初期,袁世凱在訓練新軍,表現出對變法極大的熱忱,還捧過光緒帝的臭腳,騙取了維新人士和小皇帝的信任。
維新人士日死一搏,想争取哀世凱的新軍同老佛爺最後一戰。
擱咱們誰是袁世凱,咱都毫不猶豫地把他給賣了,因為你找我本身就把我怎麼樣,把我給擱進去了,你讓我7000新建陸軍打北京,殺回頤和園,殺太後,太後跟皇上誰腿粗我拿手指頭都能想明白,我幹這事,開玩笑吧。
我絕對不能幹,擱咱誰也不會幹這事,所以這一幫人就是書生誤國。
慈禧太後後來說,康有為要想辦法幹嗎不找我,誰有權啊。
太後有權你找皇上,人家娘兒倆的事,你說你,兩姓旁人攪和這渾水,你幹嗎去?完了以後你又找袁世凱,袁世凱連猶豫都不猶豫就把他們給賣了。
太後一聽有這事,成。
維新變法百日後,百官上朝,寶座上是滿面怒容的老太後,皇上坐在邊上的小馬紮上。
太後說你看我春秋已高,六十多了,不打算幹預朝政,這皇上鬧得不太對,不像話了,一幫老臣勸我以江山社被為重,我不得不出來。
随後,慈禧太後将光緒帝囚禁中南海瀛台,将譚嗣同等六人殺害。
老太後到底還是個文化人,保留京師大學堂,其餘被廢。
瀛台是一個島,四面環水,有一個吊橋,民國的時候修了石頭橋。
每天上朝的時候吊橋放下來,或者太監劃着小船把皇上接到岸上,擡到養心殿往寶座上一擱,一言不發,慈禧太後說完了,看他一眼,皇帝你看呢,皇上趕緊站起來,親爸爸說了算。
光緒在派台,戴皇冠做了十年囚徒,那島是當時中國最高級别的政治犯監獄。
皇後說我照顧你,住在這個島上,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十年的時間,除了跟着皇太後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