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6.裝瓶變法的酒

首頁
    安,那時候八國聯軍打過來了,不跑不成。

    剩下就在那個島上,看看《三國演義》,越看越郁悶。

    然後鍛煉身體,射箭,箭靶子畫一個大王八,寫上袁世凱。

     老太後收拾完光緒,接着收拾慫恿變法的一群人。

    譚嗣同要跑是可以跑的,但他慷慨表示:召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無人為變法流血,此國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口我要以頸中鮮血喚醒國人,而且告訴梁啟超:“不以死者無以酬聖主,不有行者無以圖将來。

    ”你說一死酬聖主容易啊,還是逃到外地将來東山再起容易啊,當然是你難我容易,一死酬聖主,頸中鮮血喚醒國人。

    但國人能被你的血感動嗎?開玩笑。

    你咔一刀被砍了,魯迅說得好,拿着饅頭蘸血吃,我管你是為什麼死的,你的血能治病,這是典型的國人。

    你看所有留下來的曆史照片,殺人的時候,老百姓圍觀都是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好玩。

     為什麼要在菜市口殺人,繁華啊,鬧市啊,老百姓娛樂一下,占個座啊,給我買爆米花我給你占一座,多好玩這個。

    你想讓自己的死感動别人,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死了幾乎白死。

     慘死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四個四品官,一個六品官,一個老百姓,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是老百姓,他哥跑了,所以殺他。

    清朝的潛規則是殺官的時候,官越大,刀越鈍,砍幾刀這腦袋才能掉下來,這叫鋸頭。

    結果這監斬官是一個頑固派,刑部尚書剛毅。

    好,讓這幾個人都享受一品官待遇,拿鈍刀砍。

    六君子臨難不苟,慷慨殉節。

    讀書人知道自己為什麼死,平時袖手談風月,臨事一死報君王。

    我知道我為什麼死,哪怕皮開肉綻,都能挺住,我有這種信念。

    這跟我就為吃一頓飽飯,哪給飯我給誰幹是不一樣的。

     7端了洋教祭大神 巫仙總動員 l9世紀末,洋教遍布山東。

    中國的文化人都受儒釋道熏染,加入洋教的中國教徒就有些是地痞流氓。

    他們人教的目的是指望洋人罩着,見了知縣可以不跪,可以橫行鄉裡,欺男霸女。

    這本是教徒個人素質問題,跟宗教沒有關系。

    而身受多重壓迫的農民,滿腔州良找到了一個出口,他們把創良的目标對準了洋教,進而指向洋人。

    這種樸素的心理發展為義和團的口号:扶清滅洋。

     義和團一大特點是幾乎完全靠迷信、巫術來維持群衆。

    練功能刀槍不入,能任意請出中國古代曆史或傳說中的人物如關公、趙雲、武松、孫悟空、豬八戒、黃天霸、樊梨花、觀世音出來為自己助戰。

    許多團民時時念咒畫符,“降神附體”以“大仙”自居,聲稱具有魔法神力,任何洋槍洋炮者環在話下。

    對此,越來越多的人信以為真,全社會的迷信氛圍達到頂點。

     到處散發傳單,傳單上印有:“神助拳,義和團,隻因鬼子鬧中原。

    勸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

    男無倫,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産。

    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

    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發怒,仙發怨,一同下山把道傳。

    非是邪,非白蓮,念咒語,法真言。

    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洞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體把拳傳。

    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

    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

    洋鬼子,盡除完,大消一統靖江山。

     義和團的詩遍地都是:“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水化成兵,愚蒙之體仙人藝,定滅洋人一掃平。

    ”當時的官府也受洋人欺負,對于把矛頭指向洋人的義和團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借員擋子彈 山東一鬧,列強抗議。

    上頭一看,鬧大了也不成,于是朝廷派袁世凱着光任山東巡撫,袁世凱到任以後請最有實力的十個大師兄來撫台衙門吃飯。

    酒過三巡,哥們,你們真刀槍不入啊?這十人一放杯子,沒間題,刀槍不入。

    袁世凱說拉到後面試試去。

    十個人這時候想反悔來不及了,拉到帥府,德國毛瑟槍一打,沒一個不入的。

     袁撫台用科學的方法反迷信,義和團一看,撫台大人不信邪,這地方不适合咱混,于是轉奔河北,進逼京津。

     皇宮裡,慈禧太後正為廢光緒煩心,老太太想把光緒給廢了,立端郡王載漪的兒子為大阿哥,準備接光緒的班。

    年号都想好了,叫保慶。

     慈禧為了廢默光緒,對外宣稱光緒得了重病,要求各地推薦名醫診治。

    誰料,此舉弄巧成拙,遭到朝廷上下反對,外國公使對此事非常關注,并派人跟總理衙門交涉,要求為光緒帝治病。

    慈禧被迫帶着洋醫生前往演台,結果發現光緒皇帝身體很好,借病廢帝的想法不攻自破。

     在随後冊立大阿哥的典禮上,列強公使無一到場,不給老太後面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