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任職,遵守《臨時約法》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切法令。
對此袁世凱都表示答應。
得到孫中山的保證後,袁世凱施加壓力,北洋40多名将領上書朝廷,立定共和政體,否則大局不可收拾。
然後袁世凱說民國政府優待清帝,皇帝仍能住在紫禁城内,保護私有财産,每年給400萬兩銀子生活費,王府的東西全都保護,大清國大皇帝,照樣可以選秀女、選太監。
民國二年(1913年)隆裕太後駕崩,全國國喪,大安門用大白布蒙着,民國的各級文武官員都要去給太後守喪,一如清朝的時候。
這優待條件哪兒找去,你還不退位,皇上那時候才六歲,什麼都不知道。
後來溥儀回憶,記得有個大胖子曾經跑去宮裡見了太後,太後哭得眼睛紅鼻子腫的,沒有過多久,太後就下旨退位。
果實另入囊
看退位的诏書,皇上說他為什麼要退位?“今全國人民心裡,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将亦主張于後。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扶兆民之好惡。
是用外觀大勢,内審輿情,特率皇帝将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
近慰海内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
”
退位是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所以我下遂人心,上承天命,不是我清朝怎麼了,是天命已盡,所以我不幹了。
皇上多以大局為重啊,不能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WwW.xtxZ·cOm我為什麼要退位?我天下為公,其實是革命黨把他給推翻了,腐朽統治滅亡了。
他不這麼說,他要說天下為公。
後面那句話就更搞笑了,那句話是袁世凱給加上去的,“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已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
”皇上的退位诏書裡說,我不幹了,共和國建立了,共和國的領導人我指定袁世凱。
退位诏書裡說了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袁世凱把這句話給加上的,皇上當然不敢不同意,簽字就完了。
這個變成了什麼意思啊?我這個大總統是誰讓我幹的?皇上,朝廷的恩典,所以我擔任大總統,跟你孫中山沒有關系,你别跟我來這套,我的法統來自于清帝禅讓。
要不然怎麼說袁世凱是活曹操呢,雖然沒有當皇上,皇上下旨我不幹了,就跟漢獻帝讓給曹丕的感覺似的。
根據孫中山退位前提出的三個條件,南京政府派專使北上,迎接袁世凱到南京就職。
袁世凱表面上盛情歡迎專使,暗中卻指使其親信部隊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制造兵變。
兵變第二天,唐紹儀去訪問袁世凱,正好碰上曹锟一身戎裝,破門而入。
曹锟向總統請安後,大喇喇的報告:“昨晚奉大總統密令,兵變之事已經辦妥矣。
”袁世凱看曹锟已經說漏了嘴,惱羞成怒,罵道:“胡說,滾出去。
”孫中山玩不過老奸巨猾的袁世凱,被迫在此退讓,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了。
辛亥革命的意義在于:首先,推翻清王朝,給君主專制制度以緻命的一擊,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建立資産階級共和國,人民獲得一些民主自由權利,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其次,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打擊了帝國主義。
第三,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第四,對亞洲各國民主解放運動産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