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古一把火
列強是沒什麼人支持袁世凱稱帝的,袁世凱印了日曆送給各國使館,那日曆上寫的中國帝國洪憲元年,人家都不要,人家就要民國五年的挂曆。
尤其是日本最反對袁世凱稱帝,因為日本認為袁世凱一稱帝中國就統一了,中國統一對于日本是不利的,他希望中國鬧哄哄的才好。
中國政治上混亂的局面,迫使先進知識分子加快腳步尋找新的出路。
資本主義經濟短暫的發展,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介紹到中國,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為了抵制和對抗民主共和的理念,袁世凱掀起尊孔複古運動。
1913年後,袁世凱接連發布《尊孔令》、《祭孔令》,并組織中華民國首次官祭孔子活動。
袁世凱粗人一個,但也知道要把經過革命震動的舊秩序重新穩定下來,鞏固獨裁統治,單靠恐怖手段是不夠的,還必須盡力使人們不再相信革命。
他要與民主主義的學說對抗,趕走這隻洪水猛獸,剔除社會動蕩不安的思想根源,袁世凱處心積慮地要抑制時代潮流,他所使用的武器,便是經過他改良的孔孟之道。
袁世凱推崇以忠孝節義四者為中華民族的特性,為立國的精神。
還親自跑到孔廟拜祭,據當時的記者報道,完全是就是帶帝王尊孔祭天的翻版,袁世凱從始到終,三跪九叩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借此機會,不少遺老遺少替袁世凱複辟帝制唱贊歌。
袁世凱自己也就理直氣壯地“順天”而為。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出任大總統,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
黎叔是湖北人,參與北洋水師對日的作戰,曾多次去日本考察,後随張之洞回湖北,參與訓練新軍。
當年黎元洪對革命萬般仇恨,不斷企圖肅清附近的革命活動,殺害革命黨人。
武昌起義後,革命形勢陡轉直下,黎元洪躲了起來,最終還是被革命黨人找到。
革命黨人正在物色一個蜚聲中外的領袖人物做統領,黎元洪剛好就是他們要找的人選。
出于對革命成果的震驚和不合作就會被處決的脅迫,黎元洪擔任了湖北總督。
後來在南京政府中任職。
黎元洪出任總統時,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要求中國參戰。
日、美兩國都希望能夠操縱中國參戰而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日本極力拉攏段祺瑞,美國支持黎元洪,國務院同總統府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府院之争。
段祺瑞甚至通過張勳複辟帝制,以求達到自己掌權的目的。
但是複古不過是一股逆流,擋不住革新的呼聲,張勳複辟很快夭折,孫中山把國會合約看作共和國的真谛,舉起了護法運動01的大旗。
[圖注4-50]
烈火燃燒我
中國自被西方列強打開大門,被動地經曆着撞擊帶來的劇痛。
海防時期,魏源開其端緒,徐繼畲接受新知識之濫觞,提倡研究地理之學。
洋務時期,學習西方的技術練兵為先,後期洋務論轉而成為時務論。
維新時期,革新從超痛轉向民間普遍宣傳,人人都感覺有改革之必要。
但治其标不治其本。
三民主義,集中國文化和世界思潮之大成,對科學主義迎頭趕上,對民族主張心理建設。
新文化運動主張全盤西化,介紹西方文藝\哲學\經濟,了解西方文化,卻對中國社會認識不清。
[圖注4-51]
民族資本發展,工業化更進一步,先學人家的什麼,技術。
fei凡結果甲午一戰證明光學技術不好使,同樣的洋槍快炮,同樣的鐵甲戰船就幹不過小日本,所以開始學制度。
學制度問題更大了,君主立憲也好,民主共和也好,這麼好的制度怎麼一拿到中國來就變樣,搞君主立憲各國都搞,我中國弄一個預備立憲皇族内閣,結果大總統來個下一任總統由我指定,後來中國人就開始琢磨,最該徹底改變的是中國人的思想。
[圖注4-52]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與袁世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