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本該由資産階級領導完成,指示中國資産階級軟弱、妥協,它完成不了,所以隻能由無産階級來領導。
作為國共合作另一方的中國國民黨,也表現出了應有的姿态。
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的重點是改組國民黨。
國民黨本是松散的歐美式政黨,1905年成立到國共合作前,剛剛召開“一大”。
但是共産黨告訴他,得把黨員給凝聚起來,國民黨組織形式向共産黨靠攏。
國民黨“一大”通過了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确立聯俄羅、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黃埔萬人迷
國民黨“一大”标志着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革命要用暴力手段,暴力就得有自己的軍隊。
孫中山當年外号叫孫大炮,他不像康梁,給皇上上書,一再上書。
孫中山明白:想要朝廷聽話就得推翻它。
暴力革命需要有自己的軍隊,不能像武昌起義那樣靠新軍,護國運動靠西南軍閥那樣。
1924年,在中國共産黨和蘇聯共産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在黃埔建立陸軍軍官學校。
正式名稱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在黃埔的三年屬于速成班,一共開辦了六期,半年一期。
1927年遷往南京,改名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這是一所正式的軍官學校,學制三年。
孫中山在黃埔6月16日的開學典禮上,親臨講話,勉勵學生:“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财的心理,隻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
蔣介石非常看重黃埔,他在就任黃埔軍校校長之前,已經是中将軍銜,粵軍的參謀長,國民黨的軍隊主要就是廣東的粵軍。
黃埔軍校校長編制是少将軍銜,但是蔣介石甯可降級到黃埔軍校當校長,因為他看得出來這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後來國民黨的高級将領都是黃埔出身,跟蔣介石是師生之誼。
黃埔軍校把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
黃埔軍校不但要教會學生放槍,還讓學生知道槍朝什麼人放。
當年的黃埔軍校門口一副對聯:升官發财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橫批是“革命者來”。
黃埔聲名赫赫,從東三省、内蒙古投奔而來報考的學生比比皆是,那會兒到廣州,有的得走一年才到。
所以,到黃埔的都是熱血青年,知道為什麼來流血犧牲。
他們在戰場上非常勇敢,以一當十,以十當百,黃埔軍校為國民革命軍培養了不少人才。
國民黨的高級将領很多都出身于黃埔。
共産黨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将裡面共有四個出身于黃埔。
就這樣,兩黨合作,建立起革命武裝,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