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改革四處冒芽(啟蒙運動後的變革) 1.瓦礫堆下冒極端

首頁
    車輪子革命 1789年革命爆發之後,是法國革命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掌權的是君主立憲派。

    這個君主立憲派代表大資産階級和自由貴族,也就是新貴族,代表這些人的利益。

    革命進一步向前發展,接着出現了代表工商業資産階級的吉倫特派,他們上台掌權。

     然後再進一步向前發展,就是代表中小資産階級的雅各賓派掌權。

    大家可以十分明顯地看到,吉倫特派也好,雅各賓派也好,他們的革命已經脫離了正常軌道,要使革命回到正常的道路上來,這就得靠熱月黨人。

     可以看出,君主立憲派跟熱月黨人實際上是代表一個階層、一個階級,都是大資産階級,金融貴族,代表他們的利益。

    接着出現了拿破侖帝國,拿破侖雖然是一個資産階級的皇帝,雖然肯定了革命的措施,但是畢竟建立起了一個帝國,等級制度、爵位、貴族、平民這些東西都恢複了。

    人人生而平等,這個最起碼的理念就被打破了,然後等拿破侖帝國失敗之後,出現了波旁王朝複辟,革命走到了最低點。

    你跟稚各賓派專政怎麼比,等于到兩個極端了,那麼是不是說到此為止法國革命就完了7沒完。

    到1830年才算完。

     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七月革命”中複辟的波旁王朝被推翻,由波旁王朝的直系,奧爾良公爵路易非利浦,建立了代表大資産利益的,君主立憲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革命的過程才算結束。

     從1789年到1830年,法國革命才算是完成輪回。

    我們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到法國革命的特點—起點就是終點。

    你繞一圈最後又回來了,又是大資産階級當政君主立憲,革命完成了。

     實際上法國革命的任務1789年就完成了,它的資産階級革命,首先是政治上要施行資本主義政治,制定憲法,君主立憲;然後是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

     1789年大革命一爆發,君主立憲派當政的時候它就已經完成了。

    它不像英國,英國孤懸海外,偏處一隅,沒有那麼大的影響,你關上門,隔起來沒人理你。

     法國革命不行,外國武裝幹涉,反法同盟,所以法國的革命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轉一圈還得回來,為什麼它會亂呢矛就在這兒。

    終點就是起點,起點就是終點。

    我從公主墳到建國門,最好的辦法就是走長安街,長安街最近,但是長安街交通管制,或者說它堵車,紅燈太多,怎麼辦呢?我從北二環繞過去,到建國門了,到建國門還得回公主墳吧,北二環也堵,從南二環再繞回去,就這麼一個道理。

     應該直線走,距離最近,但是它堵我嫌煩,就隻能繞,就這個意思。

    法國革命也是這樣的特點。

     女王的同意權 接下來,看革命的結果,各國資産階級的革命結果。

    你說資本主義國家靠什麼?資産階級國家靠什麼來鞏固革命的成果?就是立法。

    那就使得整個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到了近代法制化社會。

     早期資産階級革命的立法成就,我們一個個來看。

     第一看英國。

    英國革命立法的一個突出的成就是頒布了權力法案,英國革命之後就得靠着這個權力法案了。

    英國是通過權力法案來鞏固資産階級革命的成果。

    我們大家都知道今天的英國是一個典型的議會君主制的國家,有的人就認為君主立憲制跟責任内閣的共和國是一回事,因為這個國家元首沒有任何權力,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先國王不是沒有任何權力的。

    英國君主立憲,權力法案的一些内容,除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立法;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養兵,維持常備軍。

    也就是說,議會對王權有一個限制,但王室也不是一點權力都沒有,這樣國家就形成了兩個權力中心:一個是議會,一個是國王。

    這種君主立憲叫做二元君主立憲制,國家兩個權力中心,議會和國王。

    基本上每一個國家在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的時候,都是二元君主立憲制。

    典型的國家有英國,一戰前的德國和二戰前的日本。

    今天世界上已經沒有這種政體了,隻有說國家兩個權力中心:一個是君主,一個是國會,互相牽制,不是君主完全沒權。

    但是英國的君主為什麼完全權力到今天?1701年,英國國會通過了王位繼承法。

    王位繼承納入到了法的範疇,它不再是你們家的事,而變成了國家的事。

    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慈禧太後要廢光緒,西方國家不幹,這個道理就在這兒。

     這個王位繼承法就規定,英國王室的傳承順序,當時是威廉和瑪麗在英國執政,就是威廉三世和瑪麗三世。

    威廉三世先去世,然後他的妻子即位,就是瑪麗三世,等瑪麗三世再一死,沒下文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