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革命遍地開花(工業革命的拓展) 3.下線不穩看上線

首頁
    印第安人可以不服兵役、可以不交稅,所有貼着NOSMOKING的地方,吞雲吐霧的一定是印第安人,你亞洲人别仗着自己是黃臉也在那兒噴,你就完蛋了,印第安人可以,美國人覺得對印第安人很愧疚,覺得對不起他們。

    但是你要明白,西進運動實際上是為了美國的進一步發展,特别是我們前面講的大地産、資産階級大農場的建立是奠定了基礎的。

    這不是挺好的事嗎?領土擴張了,地大了,大家發财了,為什麼幹起來呢?打仗是為了什麼啊? 所以内戰爆發的原因,說根本是兩種經濟制度不同造成的,兩種經濟制度的不同造成了南北矛盾的激化、南北矛盾的加劇。

     “北方人”的怨恨 兩種經濟制度歸根到底是在争勞動力、市場、原料,這是傳統段子。

    美國南方都是市場,跟英國接軌,它的原料也輸往英國,400萬黑奴輸到了英國,使得美國發展工業的勞動力極其缺乏,美國3000多萬人,少了這400萬黑奴,工業就不發達了?你指着黑奴去開機器,這不是開玩笑嗎?一個國家,兩種不同的經濟制度之間,必然會産生摩擦和沖突,除了一個要正當的市場原材料和勞動力;另外一個,最關鍵的是一個,就是争奪立法權的問題。

     美國的1787年憲法,确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它的立法權歸國會,國會由參衆兩院構成。

    參議院顯然就是相當于上議院了,參議院的議員一州倆,所以在美國的西部地區,就是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新建領土到底是建立自由州還是建立蓄奴州,實際上決定了美國北方和南方誰控制參議院,誰控制立法權的問題。

    如果自由州多了,自然參議員就多,都來自自由州,對北方有利,蓄奴州多了,多數參議員就來自蓄奴州,來自于南方。

    所以最後,南北雙方達成一個妥協,北緯35度線以北的州是自由州,35度線以南的州是蓄奴州。

     美國人不像中國人,美國人心眼不活泛,堪薩斯州橫跨北緯35度線,出了事了,那不能一州兩制啊,一個州一半自由,一半蓄奴,這個不可能。

    那你劃州的時候,别這麼劃不就完了嗎?不知道為什麼,它非得這麼劃,後來就說,那這個州到底是自由州還是蓄奴州,南北雙方摩拳擦掌,馬上要大打出手了,北方妥協了,堪薩斯州變成了蓄奴州,但是在内戰的時候,它忠于聯邦政府,沒有參加叛亂。

     堪薩斯州成了蓄奴州,北方人心理面很怨恨,包括對政府也很怨恨,怎麼這麼熊?跟南方妥協?這個局面直到什麼時候結束呢?直到一個不肯妥協的總統上台——林肯。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出身最寒微的總統,跟他有一拼的大概是克林頓總統,兩人經曆很相似,遺腹子。

    克林頓好歹那會兒能夠讀完大學,讀完研究生什麼的,林肯正式學曆隻有小學三年級,就辍學了,然後種過地,當過郵差,碼頭上扛過活,什麼都幹過。

    但是人家自學成才,然後考上律師,在西方一考上律師,就标志着進入了上流社會,然後競選聯邦參議員,51歲當上了美國總統。

    克林頓46歲,奧巴馬47歲當總統,為什麼說國家領導人應該是年輕人來幹?四五十歲年富力強,70多就不強了,90多歲姓什麼都忘了,還領導誰?你看到民主制度下,最偉大的一點就是給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你爸爸是誰不重要,愛是誰是誰,這個不重要,民主政治最偉大的地方在于大家都按照遊戲規則來,隻要大家都遵守規則,不用搶,不用争,是你的,就是你的。

     資本主義講的平等,不是說财富上的平等,而是創造财富的機會的平等。

    林肯是個窮小子,他來自于底層,自然了解民間疾苦,能夠知道奴隸制度不人道、違反人性,所以當上了美國總統後,他開始主張限制奴隸制度,這樣一來,把南方給惹火了。

    南方一火,南部7個州,後來發展到11個州公開分裂,這是合法的,因為美利堅合衆國憲法規定,各州有權加入或者退出聯邦。

    等内戰打起來之後,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反脫離聯邦法》,才不允許各州退出,跟咱們的《反分裂國家法》似的,它有一個《反脫離聯邦法》,作為憲法的一個修正案。

     當時美國南方各州脫離聯邦,是合法的,但是現在北方強調,你不合法。

    你不知道打仗,所以内戰經過第一年,仗一打起來,北方失利。

    美國南北戰争時期,北方擁有絕對的優勢,2200萬人對900萬人,然後工業占91%,鐵路占96%,南方除了棉花多,什麼都少。

    南方為什麼敢挑起這場戰争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