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的覺醒
咱們說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美、俄、德、日,這六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是兩個模式:一個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個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英法美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俄德日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大家可能覺得有疑問,說德國不是王朝戰争的方式嗎?它怎麼能算改革?隻要是統治階級領導、舊統治階級主導都算改革。
美國的内戰,林肯難道是被統治階級嗎?他不也是統治階級嗎?他這個為什麼算革命?他打倒的是種植園主,是這個意思。
打倒的是統治階級,就完了,打倒舊統治階級,就是革命,舊統治階級主導的,就是改革。
所以英法美是一條路,俄德日是一條路。
首先我們來看俄羅斯,俄國的1861年改革,廢除農奴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它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還是這個,沒有别的,市場和自由勞動力的問題,農奴制度造成了國内市場狹小,自由勞動力嚴重缺乏,資本主義無法進一步向前發展。
導火線就是克裡米亞戰争,這個戰争有點像咱們中國的鴉片戰争,30萬俄軍本土作戰,6萬英法聯軍遠道而來,到了克裡米亞半島,2萬多人感染霍亂,喪失戰鬥力,真正投入戰鬥的部隊人數可能相當于俄國的1/10,從1853年打到1855年,打了兩三年下來,結果塞瓦斯托波爾淪陷,納西洛夫海軍上将陣亡,沙皇尼古拉一世在絕望中死去,教科書上說是自殺,其實是心髒病突發。
去了俄羅斯我問導遊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死因,導遊說你們中國人真敢胡說,東正教徒不能自殺,人家皇上很有骨氣,一打敗仗特着急,給急出的病。
不像咱們皇上,鴉片戰争後,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又活了10年。
這一死,俄羅斯向歐洲擴張的腳步遭到了遏制。
俄羅斯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跟西方大國的差距:帆船跟輪船的較量,馬車跟火車的較量。
西方國家用輪船運兵,你用帆船,人家登陸之後,鋪了8英裡長的鐵軌,把炮彈什麼的從船上運下來,運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城下,炮轟要塞。
俄羅斯的每一件軍用物資都要靠大車運來,靠馬車運來,一下雨,滿地泥濘,這車就陷在裡面不動彈了。
軍需物資上不來,人再多,沒有用。
人是一堆肉,用鋼鐵武裝起來的才是戰士,所以俄羅斯痛定思痛,這場戰争我們為什麼敗得這麼慘?因為我們經濟太落後,我們為什麼落後?因為我們有農奴制度,所以開始進行改革。
沙皇亞力山大二世在莫斯科、聖彼得堡,曆任沙皇雕像最多的就是這個亞曆山大二世,他解放了農奴。
1861年的改革,第一個是自由,農奴從法律上成為了自由人,自由人的意思就是你不再依附于某一個地主,你想離開土地,你可以去自由流動。
第二個就是份地。
你不但自由了,而且在你自由之日起,你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是這塊地你必須要出錢贖買,高價贖買。
你想,政府分給農民的地,原來隸屬于地主,假如你是一個地主,你的農奴自由了,你會把你的什麼地賣給他呢?最次的地。
你不讓他自由,他就造反,留着這個地也沒有什麼用,你把這樣的地賣給他,還能拿到一大筆錢,對地主來講,這個作用相當大。
所以在俄羅斯,我們為什麼說它确立了資本主義小農經濟,農民就被束縛在了土地上,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當然俄羅斯地廣人稀,他的小農經濟可能占有的地并不小,但是不足以維持他一家的生活,所以他工業發展速度照樣還是緩慢,你都把他束縛在土地上,他沒法進城打工,所以工業發展速度還是比較緩慢。
這個道理他們明白就可以了。
這個是我們說的俄羅斯的改革。
吝啬的普魯士
德意志統一。
這個也屬于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就是以王朝戰争的方式完成了改革。
那麼德意志統一,除了國内市場的因素,還有一個國際競争的因素,你沒有統一的國内市場,沒法發展;你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做後盾,你在國際市場上跟外國競争,你也争不過人家。
所以它是兩個因素,使得德意志必須要完成統一。
第二個原因是核心邦國。
完成德意志統一核心邦國的是普魯士王國。
當時在德意志聯邦境内,能有資格完成統一的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但是普魯士更具有優勢,說他經濟發達,後來英國人說,與其說德意志的統一是建立在鐵和血裡,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鋼上。
再有,全民族尚武,軍國主義,統治階級野心勃勃。
普魯士人最早就是日耳曼族,靠武力消滅了羅馬帝國,然後他們在中歐這個地方建立起來,很多在萊茵河畔居住的軍事貴族們,他們到東部波蘭、立陶宛這些地方建立自己的領地,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地跟東部民族打仗,包括跟西征的蒙古人打仗,所以這些武士們,他們的軍事素質十分過硬。
你看德國的貴族,姓名裡面都有這麼個字母,VON,翻譯成“馮”,你看奧地利人的名字,隻要有VON的,就一定是貴族,西班牙是堂,堂吉诃德是貴族,德國第一次大戰的時候,你看那将軍元帥,每一個不VON的,那個VON相當于英語當中的FROM,我從哪兒到哪兒。
所以德國人的姓名、貴族的姓名一般都是我從哪個地方來的,都是這個意思。
奧托·俾斯麥,奧托從俾斯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