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之後轉入到塹壕戰,就是陣地戰。
這一轉入陣地戰對德國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實際上就是雙方僵持了,人力、物力資源跟同盟國沒法比,沒有海外殖民地,你就是非洲有點剛從樹上下來的土著,大洋洲上有點吃人的土著,棒子還不會使呢,你讓他操槍弄炮,你怎麼給拉來?所以說它隻能死他自己人,因此毛奇将軍跟德皇說,陛下我們輸掉了戰争,陛下一生氣就把他給撤了,換上了法爾肯海因将軍。
“自信”的搏殺
法爾肯海因将軍一上來就要打破僵局,在大戰的第二階段就是1915一1916年,這裡面有三大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海上有一個日德蘭大海戰。
凡爾登戰役按照法爾肯海因将軍的設想,攻敵所必救,進攻一個敵人絕不放棄的地方吸引他的主力來和我決戰,這樣的話就把陣地戰變成了運動戰,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所以法爾肯海因把這個戰役命名為“處決地行動”。
要在這兒把法國人處決,他的口号是讓他們把血流幹。
打了半年,法國人幹了,德國人也幹了,所以這場戰役也叫凡爾登絞肉機。
這麼一個小城,雙方的傷亡超過了?0萬人,就整個凡爾登被炸得跟月球沒什麼區别了。
之後英國人發動了索姆河戰役,開戰之前往德國人的陣地上傾瀉了1100萬發炮彈,整個德軍的陣地被炮火淋了一遍,地下水都給炸出來了。
一開戰英國的步兵一進攻,一天之内倒在馬克西機槍下的就是5.7萬人,陣亡2.2萬人,受傷3.5萬人,再打幾天英國男的就沒了,就打光了。
英國人投入了坦克,奇形怪狀一個大盒子,過頂履帶,後面兩個大輪,那輪是轉向輪,如果那輪打壞了坦克隻能直着開,沒法轉向,一共做了48輛,運到法國壞了30輛,開戰之前壞了12輛,真正投入戰鬥的是6輛,沒等戰争結束全都壞了。
不是被德國人打了,是壞于機械故障,但是把德國人吓得夠戗,刺刀捅不怕,手榴彈不怕,機槍掃也不怕,還能噴火的這玩意兒挺可怕的。
這個時候大戰的主動權已經轉到了協約國一方。
接着輪到美國和中國參戰,美國是真派兵參戰了,中國是派勞工,因為協約國工廠裡的人都打仗去了,中國人去到他工廠裡做工,間接支援戰争。
俄國退出大戰,最後德奧投降,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
這樣一來的話,一戰結束,800萬人死亡,1000萬人終身殘廢,歐洲的精英階層幾乎全完了,因為那個時候的傳統軍官是貴族,打仗的時候軍官要沖在最前面,死得最多。
歐洲的政治平民化在“一戰”之後算是完成了。
小女子抖回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有幾點。
第一,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戰争由平面發展到立體。
原來的戰争隻是平面化的,地上海上。
現在地上、天上、海上,海底下,大戰剛爆發的時候,雙方飛行員見面就揮揮拳頭,小子等着瞧,就這個,飛機沒有武器嘛。
有的哥們兒聰明,帶漁網上去,帶鐵鍊子上去,纏住螺旋槳,那你得扔得準,有的時候一扔出去給人家螺旋槳套上去了,自個兒松不開的話一塊兒掉下去。
後來有人帶手槍上去,1915年機槍開始裝上,到了1918年殲擊大空戰的場面就出現了。
今天所有的空軍戰術的動作,基本上在“一戰”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雙機編隊,四機編隊,那個時候就都有了,所以誓一戰一結束的時候,世界頭号王牌飛行員德國的裡奇特霍芬男爵,一個人就打下80架敵機。
王牌飛行員的界定就是“一戰”的時候定下來,擊落敵機五架,就叫王牌飛行員,十架雙料王牌,裡奇特霍芬男爵16料王牌,這個奇迹是德國人創造的。
第二,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結構,女權運動興起。
原來的歐洲婦女是不工作的,在家相夫教子,戰争一爆發老爺們兒上前線了,過幾天都裝盒裡送回來了,可不嘛,800萬人死了,所以空出來的工作崗位隻能婦女來幹。
一開始教師、醫生,後來郵差,再後來消防員都得是女的幹。
一人多高的大炮彈,女的登着梯子擰引信,為什麼索姆河戰役英軍傷亡這麼高7打了一千多萬發子彈,一半沒爆炸,婦女生産的,忘了裝引信了,給人送塊鐵過去。
等戰争一結束你再把她們轟回廚房,人家就不去了啊。
再者說800萬人死亡,1000萬人終身殘廢,多少就業崗位空出來了,你把她轟回去誰幹事?所以歐洲國家的婦女普遍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二戰”後,包括美國婦女,1920年代才獲得這個,女權運動興起了。
第三,資本主義政府開始調整政府職能,實施國家幹預。
咱一想國家幹預政策就是羅斯福最早,他那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壟斷之後就有。
“一戰”的時候,大規模開展實施國家幹預,兵工廠原來都是私人的,現在最起碼得駐廠區代表,國家幹預你進行生産。
第四,和平主義思潮彌漫,導緻30年代的綏靖政策的出現。
綏靖政策說穿了就是英法這些大國怕打仗,損失太多了,吓壞了。
維多利亞女王60年的積攢,4年全打光了,英國庫存的炮彈隻夠遠征軍打10天的,工業化時代的戰争太殘酷了。
所以戰争把歐洲人打怕了,所以他能不打就不打,對希特勒咱能讓就讓着點吧,結果你讓他不讓,他不怕打仗,已經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