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坐等風雲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國際關系) 第3節 腦袋裡的花樣精

首頁
    就是空軍的士兵,連軍裝衣服都不用換,航空俱樂部的衣服就是空軍軍裝,換上徽章就完了,斯圖加登市航空俱樂部,改成空軍第八軍司令部OK,一夜之間,擁有了一支三幹多架戰機的歐洲最強大的空軍。

    你讓德國陸軍隻能保留十萬人,可以,這十萬人全是士官,全是班長,沒有兵,隻要一打仗。

    每個人至少能指揮十二三個人。

    那麼這十萬人很快就擴充到了一百多萬,然後老兵就升排長,升連長了,新兵過去又是班長,再可以招,這部隊就滾雪球似的擴大。

    你看今天的日本,三軍自衛隊的隊員叫自衛官,日本三軍自衛隊25萬人,90%是軍官和士官,沒有兵。

     也就是說一打起仗來,馬上就可以擴軍,可以擴充到600萬。

    所以國家平時少養兵,骨幹就夠了。

     據說日本在一百多個小時之内,部隊就戰時多出兵,道理就在這兒,我培養點德國的力量很強,你招了這樣的國家,下場會很慘的,更關鍵的是,這些戰勝國之間的意見還不統”。

    我們講,你要處置德國不是不可以,你就按照法國的招,徹底肢解,讓他回到統一前的狀态,回到普法戰争前的狀态也行。

    但是英國不幹,英國不願意法國獨大,英國要維持大陸均勢,戰勝國之間的意見又不統一,所以,對德國的限制能力就進一步削弱,另外一個,帝國主義與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

    比如和我們中國,我們也是一戰的戰勝國,我們去了15萬民工呢,結果最後打完仗,我們作為戰勝國的權利被瓜分,你太拿我們不當人了。

    再有一個就是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

    等于在凡爾賽體系下隐含着這麼多的矛盾,這個體系它注定了不能長久,這就是凡爾賽體系。

     英雄排座次 接下來是華盛頓體系。

    華盛頓會議召開的背景是兩點: 第一,美國跟日本的矛盾,兩國要争奪太平洋地區,特别是争奪中國。

    當時日本占了上風,因為其他國家忙于一戰,無暇顧及遠東,日本占了上風。

     第二,争霸遠東太平洋就要依靠海軍,所以展開造艦競賽。

    之前講過,海軍在三軍當中是最費錢的。

    坦克幾百萬美元一輛,中國的坦克可能幾百萬人民币,因為我們勞動力便宜。

    飛機幾千萬,軍艦怎麼着也得幾千個億,你一艘航母,四五十億美元吧,然後上邊的飛機差不多四五十億美元,你把護航艦艇配齊了,又得四五十億美元。

    美國航空母艦的飛機起飛一次,彈上去這麼一下,再回來,彈這一下就4000塊,航母一年在港裡待着什麼都不幹,一年8000萬美金,所以那就是一個吞金獸。

     然後,簽訂了幾項條約。

     第一,四國條約,英日同盟被拆散了。

    英國跟日本結盟,為了在遠東對付俄國。

    甲午戰争以前,遠東亞洲老大是咱大清啊,咱大清1900年制造業的份額也比日本高得多,但是我們一算人均就完蛋了。

    1900年的時候,我們的工業,我們的制造業在世界上占百分之七點幾,日本才占百分之三點幾,我們是他的一倍,咱大清是遠東的老大。

    第二次鴉片戰争結束之後,中英是三十多年的蜜月期,後來被日本給強行拆了,英國移情别戀了,跟日本訂立同盟,對付俄國。

    日本高興啊,我們跟英國結盟了,佃農的兒子過繼給财主了這種感覺。

    所以,有效期是20年,到1922年失效。

    英國跟日本結盟之後5年,英俄就協約了,沒有必要對付俄國了,但是還可以對付德國,所以日本借口履行英日同盟義務,占領了山東的青島什麼的,等德國再被打敗,英日同盟對于英國來講,就真的一點必要都沒有了,尤其是美國更不樂意英日同盟。

    你怎麼拆散人家呢? 美國人說,咱四國同盟,小兩口變成小四口,這日子怎麼過7所以英日同盟,實際上就拆散了。

    當時日本外相有田八郎跟英國外長克萊齊酸溜溜地講,謝謝你們為英日同盟,安排了一場體面盛大的葬禮。

    最後來了個四國同盟,這四國不可能真的是同盟,美英法日四國同盟,那不可能的。

    所以,英日同盟,日本處心積慮想跟英國同盟被拆散了。

     你看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日本的那幫缺心眼的海軍艦長,軍艦一沉,就把自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