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黎民淚盡硝煙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四個階段) 第1節 突如其來的閃電

首頁
     特别逗的是,當德國進攻比利時的時候,英法軍隊進入比利時去援助,幾十萬軍隊剛一進去,比利時宣布投降了,這幾十萬軍隊得趕緊往回撤,撤到英吉利海峽邊上的敦刻爾克,于是幾十萬大軍就陷入了絕境,前邊是白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峽,後面是窮兇極惡的納粹裝甲師,眼看幾十萬人就要全軍覆沒。

    這時上演了人類戰争史上的一幕奇迹,組織敦刻爾克大撤退。

    被包圍在敦刻爾克的盟軍,以英國遠征軍為主。

    英國是典型的實行志願兵制的國家,是歐洲大陸上唯一不實行義務兵制的國家。

    他的軍人都是職業軍人,所以盡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那種老兵。

    如果這些人在敦刻爾克全軍覆沒,就意味着在英國沒有人會打仗了。

    丘吉爾當時已經做了首相,剛一上台,就趕上這麼一件惡心事兒。

    于是丘吉爾說,如果這支部隊全完了的話,我們就得靠童子軍來保衛英國了。

    所以不惜一切代價,把孩子們從海那邊接回來,英國海軍專門制訂了發電機計劃,由拉姆齊海軍上将指揮,800多艘船舶,包括博物館裡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明輪船都調動起來,私人遊艇,英國沿海私人遊艇全都去,九天九夜,33萬多聯軍士兵被搶救回了英國,其中英軍20.6萬人,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下了有生力量。

    就是這20.6萬的職業軍人,回到祖國,人人都是當班長、當排長的料,如果一擴軍,久經沙場的老兵,比丢失的武器裝備重要程度要高得多。

    在敦刻爾克撤退的時候,當英國人面臨亡威脅的時候,無一例外地在排隊,輪到我撤我就撤,齊腰的海水,冰冷啊,在這樣的海水中站上幾天幾夜毫無怨言,一到下午四點,紳士們在海灘上燒茶喝,這個時候,德國飛機來轟炸,一顆炸彈,濺起沙子,濺到茶杯裡來,英國人第一個反應是,德國佬真讨厭,潑了再燒一杯。

    這叫“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英國人特有的紳士風度在戰争中體現得淋漓盡緻,然後大家都這麼從容地排隊,最後都能跑。

     每一支部隊撤退的時候,師長是最後一個走,當時蒙哥馬利将軍就是師長,他最後一個走,我确保全師每一個官兵都已經上船了,師長才上船。

    他不是說,打到這兒來,當官的先坐着飛機跑,當兵的在那兒不管了,那就完蛋了,軍官都是最後一個才跑,士兵先跑。

     值得一提的是,蘇格蘭的格洛斯特公爵,不知道他是國王的堂兄還是堂弟,駕駛着自己的私人遊艇,到海峽對岸,接那些農民、礦工、漁民、售貨員、素不相識的大兵,結果公爵父子倆,用自己的遊艇,救回來300名英國兵。

    9天9夜,這爺兒倆,救回來一個營的英國兵,那個遊艇能帶幾個人?9天9夜。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公爵還犧牲了,然後他的兒子,小格洛斯特勳爵又駕着船去救人了。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他能稱霸世界300年。

     英國人被德國人包圍了,隻要船一出海,就被潛艇擊沉,所以英國急需水手,而英國恰恰是一個生産水手的國家,從國王到老百姓,都是合格的水手。

    于是國家設個招募站貼出布告,國家現在需要水手,請大家去報名。

    每一個招募點,排着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而且這隊伍當中,經常是祖孫三代跟着排隊。

    誰都知道出海是九死一生,一出海就被德國艦艇打沉了,那你就回不來了。

    但是,大家都在那兒排隊,因為國家需要我們去奉獻,不要給錢,你看不到下個月發工資的時候了,大家毫無怨言。

     想當年功成不居 敦刻爾克撤退,英軍跑了,法國就完蛋了。

    号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在第二次大戰當中,抵抗了6個禮拜,就被德國人占領了。

    德國人在西線,取得了這麼輝煌的成就,隻付出了不到四萬名士兵的代價,就占領了幾乎整個歐洲。

     法國的政府總理,“一戰”的凡爾登英雄貝當元帥,授命向德國投降,3/5的法國領土,被德國占領,整個大西洋沿岸全部被德國占領,每年70億法郎的占領軍軍費,由法國負擔,剩下的2/5的殘山剩水,以貝當為首,在南部維希小鎮,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就被稱為“維希法國”。

    這個僞政權是貝當元帥建立的,當時他内定了他的愛徒,法國當時的國防次長兼陸軍次長戴高樂為僞政權的國防部長。

    結果,法國宣布投降的當天晚上,戴高樂将軍到機場送一個英國将軍回國,兩個人握手、擁抱完了,英國将軍上飛機了,飛機開始滑行的時候,戴高樂突然拔腿開始追這飛機,因為那會兒飛機也小,不像今天波音747,你追也追不上。

    那會兒飛機很小,戴高樂突然加速開始追,飛機上、還有當時跑道上,所有送行的人都傻了——将軍瘋了,幹嗎呢這是?戴高樂将軍1米98,兩腿也長,幾步就追上了,飛機上的英國将軍,醒過味來,探出身子抓住戴高樂将軍的胳膊,一把就把他給提上來了,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