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部 第四章 好察非明 · 2

首頁
    出了張上個月的本市晚報。

     報紙是平鳳從客人手上拿回來的。

    版面右下方有一則小小的帶圖片新聞——“著名旅英油畫家謝斯年近期将在家鄉舉辦個人畫展”。

    在獄中曾對平鳳提起過自己的這個堂兄。

    平鳳是個有心人。

     “為什麼不去找他,他是你的親戚,又有錢,說不定可以撈一筆。

    ”平鳳這樣說過。

     當時桔年已經在福利院找到工作,收入雖然不豐,但生活漸趨安定,所以她搖頭。

    斯年堂客回來了,她是高興的,但不去見,除了不敢,也是不想。

    年幼的時候斯年堂哥常說她是個有靈氣的女孩,她不願意一個被生活消磨得平庸甚至有着不堪曆史得年輕女人打破堂哥的記憶。

    就讓他的記憶裡的小堂妹永遠是那個乖巧内心精怪的女孩子吧。

    況且她要的平靜生活,堂哥幫不了她。

     也許,現在不一樣了。

    從見到那個孩子的一刻起,桔年的人生軌迹注定改變。

    她也知道了,她不可能當那個孩子不存在,不可能把她孤零零的留在福利院裡。

    不為什麼,因為假如她可以,她就不是今天的謝桔年。

     也就是五天以後,謝斯年在他的畫展上,遇見了一個怯怯的,卻在微笑的年輕女子——還有,從她身後探出頭來的另一個小小身影。

     桔年至今感激斯年堂哥,他是她生命中給了最多實質性幫助的人,而且完全不求回報。

    桔年的父母這一直跟謝斯年早已疏于聯絡,桔年自己也和堂哥多年不見。

    可是謝斯年很快的幫桔年辦妥了所有的事,甚至比她所期望的更多。

     桔年未婚,不能合法收養孤兒,另外,私心裡她也不願意這個孩子叫她媽媽。

    謝斯年說他跟他所愛的人結婚了,雖然他愛的人已經病入膏肓。

    由于謝斯年的名氣和财力,領養手續辦理得出奇順利,孩子很快改姓了“謝”。

     此外,在得知桔年的近況之後,謝斯年輕易的從桔年北上做生意的姑媽和姑夫手中買下了他們所繼承的,林恒貴從巫雨手中奪走的小院落,以此作為桔年和孩子的安身之地。

    安頓好這一切之後,他并沒有久留。

     就這樣,桔年帶着孩子竟然回到了巫雨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桔年對孩子說,謝斯年原本就是她的父親,隻不過之前一不小心把她弄丢了,現在終于找了回來,因為工作忙,就托由桔年這個做姑姑的代為照應。

     孩子那時還太小,許多事情不懂分辯,哪有不信的道理。

    安定的生活容易覆蓋灰色的痕迹,何況三歲以前的記憶原本就是模糊的,并不需要太久,孩子慢慢淡忘了曾經的養父母和福利院裡的生活。

     為了避嫌,桔年也辭去了福利院的工作,靠着在獄中學會的一手娴熟縫紉技能,應聘到如今的布藝店做了店員。

    歲月好像自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桔年曾經勸過平鳳,盡早從那一行抽身,現在是她回報平鳳的時候了,平鳳可以搬過來跟她一起生活。

    但是平鳳對于這個建議付之一笑。

    她說:“我這輩子就是這樣了。

    也談不上你回報我,你欠我幾個月的房租,但是我欠過你一條命,你自己好好過吧。

    ” 是啊,好好過吧。

    桔年牽着孩子站在落着枇杷葉的院落裡,前塵舊事,恍若電光幻影,南柯一夢,驚石擊碎的水面恢複得安甯如蒙塵的古境,仿佛什麼都從未發生過,她從來就是在這裡,一直都在。

    隻有那棵當年巫雨親手種下的枇杷樹已非昔比,這讓桔年很容易想到歸有光的句子。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婷婷如蓋矣。

    ” 那況味,凄涼藏在平靜背後,她是懂得的。

     可她何必凄涼。

    平鳳曾怨她傻,收養一個毫無血緣的孩子,更何況,那孩子是不是故人之後還不一定,天底下未必有那麼巧的事,也許所謂的想像隻不過是桔年思念之餘的錯覺。

    桔年沒有反駁,也許平鳳是對的。

    但是她給孩子取名叫“非明”。

    太明白,未必是幸福的。

    她選擇跟随自己的心。

     風吹過園子的矮牆,樹影婆娑。

    聽說這顆枇杷樹已經結果。

    桔年的世界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巫雨是徘徊得最近得一個,卻也從來沒有叩門而入。

    現在,桔年反倒覺得他就在這裡,他回來了,陪伴着她和孩子,隻是她看不見。

     桔年攤開掌心,巫雨送給她的那片葉子被風拂到樹根。

    她的世界從未如此圓滿。

     她朝空蕩蕩的牆角淺淺一笑,關上了院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