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案 夜焚嬌花 · 2

首頁
    趕緊去殡儀館吧。

    ”胡科長說,“再晚,我們就真的要幹到天亮了。

    ” “我留下來繼續看痕迹。

    ”林濤說,“你那邊有什麼情況,來個電話。

    ” “那我留下來看電路和監控吧?”大寶最近對電路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點點頭,和胡科長、王法醫走下了樓梯。

     “胸口怎麼會有一個創口?”我用紗布擦去死者胸口已經炭化了的衣物碎片,說。

     “屍體在遇火後,會導緻皮膚收縮,一旦超過了張力限度,就會産生皮膚創口啊。

    ”胡科長說。

     火災現場的屍體,有時會出現很多疑似外傷的痕迹,引起死者家屬的誤會。

    比如胡科長所說的情況就很常見,死者家屬會認為死者被他人用銳器所傷。

    再比如,死者死亡後,因為高溫作用,顱骨會發生骨折,硬膜外會出現大血腫,讓人誤會成死者頭部生前遭受過重物打擊。

    其實不然,這是火場屍體上常見的現象,被我們稱為“熱血腫”。

     “如果是張力過大引起的創口,應該是沿皮紋方向。

    我總感覺這個創口不是沿着皮紋的。

    ”我說,“可惜皮膚燒灼得太厲害了,一來無法看清楚皮紋方向,二來看不清創口内部有無生活反應存在。

    如果是死亡後皮膚縮緊引起的創口,肯定不會有生活反應。

    ” “讨論那麼多沒有用。

    ”胡科長笑了笑,說,“解剖了以後,搞清楚是生前燒死還是死後焚屍,一切都一目了然了。

    ” 早在三國時期,吳國某縣縣令張舉就曾經通過燒豬的實驗,來分辨生前燒死和死後焚屍。

    “張舉燒豬”這一次成功的現場實驗,被後人廣為傳頌。

    辨别生前燒死和死後焚屍主要是通過死者呼吸道内是否存在“熱呼吸道綜合征”以及煙灰炭末來判斷。

    現代科技還可以通過死者心血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檢驗來予以分辨。

     要檢驗死者的呼吸道,法醫通常會采取一種被俗稱為“掏舌頭”的辦法來進行。

    法醫在聯合切開死者胸腹部皮膚、取下胸骨後,沿着死者的下颌下緣切開肌肉,然後從下颌下掏出死者口腔中的舌頭,然後一邊用力下拽,一邊用手術刀切開連接的筋膜。

    這樣的辦法不僅可以完整取下舌頭、會厭、喉頭、食管、氣管,往下繼續分離,甚至可以取下全套髒器。

     這樣的方法,在需要病理檢驗時,是最為方便的取髒器方法,在無須病理檢驗時,很多法醫并不使用,以免給在一旁見證的死者家屬或見證人過大的心理刺激。

     火場中的屍體,皮膚因為過火而變得十分堅硬,分離皮膚對于法醫來說是一件力氣活兒。

    我們把死者的胸腹腔完全打開之後,三個人已經揮汗如雨了。

     我急急忙忙取下死者的胸骨,掏出了死者的心包。

     “死者的心包上也有個小裂口!”我叫道,“皮膚可以因為燒灼而破裂,但是心包不會。

    ” 胡科長和王法醫連忙湊過頭來看。

    胡科長說:“是啊,确實有個小裂口,不會是我們解剖的時候,手術刀碰的吧?” 法醫在解剖時,鋒利的手術刀尖可能會形成額外的損傷,尤其是弄傷了不易觀察是否存在生活反應的組織,有時候會給檢驗鑒定帶來一些分辨的難度。

     我自己也不能排除心包上的創口是不是我的失誤,我避開心包上的破裂口,“人”字形剪開了心包,心包裡全是積血。

     “看來不是我的失誤。

    ”我拿起注射器吸了一管子仍未凝固的血液,說,“心髒也破裂了。

    如果是手術刀碰的,心包内的出血不足以将心包填塞,所以應該是心髒被刺後,反射性驟停。

    這管子血,趕緊送市局毒化部門吧,看看一氧化碳含量如何。

    ” “這樣看,現場沒有能夠導緻心髒破裂的銳器,”胡科長說,“那就真的是一起命案了,停電隻是巧合。

    ” “掏舌頭”完畢,死者的呼吸道内幹幹淨淨,毫無充血和煙灰炭末痕迹。

     “死者死于心髒破裂。

    ”胡科長說,“死後焚屍。

    小王你留在這裡縫合,我和秦科長趕去市局臨時指揮部,要求馬上成立專案組。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