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案 幽綠巨人 · 2

首頁
    明這裡的血管有破裂啊。

    ” “你是說這是生前損傷?”周科長問。

     我點點頭,說:“沒有充分的依據,但是憑經驗,我覺得這裡是有異常的。

    ” 說話間,我們已經把屍體的面部皮膚掀了下來,暴露出面部顱骨。

    這個還和身體連接、有着頭皮和耳朵的“骷髅”看起來格外恐怖。

     我順着屍體的鼻骨摸了摸,說:“呀,鼻骨有骨折。

    ” 仔細分離了屍體鼻骨附近的軟組織,鼻骨的碎片就暴露了出來。

    鼻骨是面顱骨中最容易骨折的骨頭。

    因為鼻骨相對于面顱骨較為突出,而且非常薄,所以面部受傷的時候,最容易造成鼻骨的骨折。

     我用止血鉗鉗出骨折的碎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說:“骨折的斷端骨質裡有滲入的血迹!” 由于腐敗的作用,血液會逐漸變成腐敗液體,導緻無法判斷屍體有無出血。

    但血液在屍體腐敗之前滲透進了骨質的斷端,會在骨小梁之間被保存起來。

    通過這一點,可以肯定死者在生前就發生了鼻骨骨折。

     “面部皮膚挫裂傷,鼻骨粉碎性骨折,但顱骨卻沒有骨折,這是因為兇手的力氣小,還是因為工具輕?”周科長說。

     “顯然是因為工具輕。

    ”我說,“如果工具質量較重,兇手力氣小到隻能把鼻骨打骨折,那麼也不可能在面部皮膚形成這麼多挫裂傷。

    隻有當工具質量輕時,盡管兇手用力擊打,卻隻能打破皮膚、打碎鼻骨,而不能對堅厚的顱骨造成損傷。

    ” “工具較輕……”周科長沉吟起來。

     我說:“死者面部皮膚的破口周圍圓鈍,不規則,說明工具沒有尖銳的棱邊,應該是個圓滑的工具。

    因為較輕,所以肯定不是金屬的。

    另外,之所以可以形成不規則的創口,工具接觸面肯定不是平面或者弧面,而應該有圓滑的條狀突起物。

    ” 林濤在一旁翻了翻眼睛:“那會是個什麼東西?” “不知道。

    ”我搖搖頭,說,“但它至少不是個殺人的利器。

    兇手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工具殺人?這不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嗎?” “面部損傷是不是緻命傷還不好說。

    ”周科長說,“我們開顱看看。

    ” 在開顱鋸的轟鳴聲中,大寶突然尖銳地叫道:“死者的甲狀軟骨上角骨折了!” 甲狀軟骨是頸部前面的方形軟骨,左右各一,在頸部的正前方連接在一起。

    甲狀軟骨的上角的位置,就在頸部正中的兩側。

    雖然屍體頸部的皮膚都已經腐敗了,無法看到皮膚損傷,但是從軟骨的骨折,可以判斷死者的頸部在生前遭受到了暴力。

    因為兩側均有骨折,那麼這樣的暴力肯定是掐扼所緻的。

    當然,勒頸也可以形成這樣的骨折,但是肯定會在頸部留下索溝,而這裡并沒有。

     “扼死?”我停下開顱鋸,說,“屍體有窒息征象嗎?” 大寶搖搖頭,說:“眼球都突出來了,可以看到沒有出血點,剛才我們進行胸腹部檢驗的時候,也沒有發現死者的主要髒器有出血點或者有淤血的征象。

    ” “有扼頸動作,但不是機械性窒息死亡。

    ”周科長說,“那說明了什麼呢?” “呵呵。

    ”我笑了笑,繼續打開開顱鋸,說,“說明這個扼的動作,隻是一個約束性動作。

    很簡單,兇手用一隻手掐住死者的脖子,讓其不能活動。

    ” 随着鋸線的交錯,屍體的顱蓋骨應聲掉落,暴露出了粉紅色的硬腦膜。

     機體死亡後,組織細胞失去生活機能,因為酶的作用,會發生組織溶解的現象,也就是自溶。

    腦組織是最先也是最容易發生自溶的組織,所以,在我們剪開硬腦膜後,一坨腦組織就像面糊一樣流淌了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額部腦組織的顔色比其他部位腦組織的顔色要深很多。

    ”我說,“正常腦組織自溶後,呈現淡粉紅色,但是額部腦組織卻是暗褐色,說明之前這個部位有大量出血。

    ” “真的是命案哦!”大寶一隻手用止血鉗鉗着屍體的胃組織,另一隻手用湯勺舀出一勺胃内容物,說,“死者的胃裡沒有溺液[注釋:溺液,就是導緻人溺死的液體,如水、油等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