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消防火災調查部門的同事還在現場進行搜索,他們也有他們的壓力。
他們也寄希望于在天黑之前,可以找到火災發生的線索。
我們見現場的垃圾都已經被水浸泡,是強大的高壓水槍作用形成的,所以從勘查車裡拿出膠鞋穿上,然後深一腳淺一腳地向發現屍體的位置走去。
上午看現場的時候,因為是消防官兵直接運出了屍體,所以我們沒有進入垃圾場。
進入垃圾場的時候,才發現實在是舉步維艱。
腐爛的垃圾受到水的浸泡,更加腐臭難聞,和屍臭味差不多了。
關鍵是走在垃圾的上面,完全不知道下一腳會不會踏空。
林濤拿着勘查筆錄和現場圖,現場圖是在發現屍體的時候,程子硯畫下來的,現在居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我們跟着林濤,走到了現場圖中标記的位置。
林濤看了看現場圖,又看了看周圍的環境,指着地面說:“喏,就這裡了。
”
我的方向感不強,所以當了法醫。
作為一名痕迹檢驗員,是一定要具備強烈方向感的。
根據現場的狀況能完成現場圖的繪畫,又要根據現場圖的記錄來重新建立現場模型。
我自認為在這一點上,我被林濤甩了幾條街。
“屍體是右側卧位躺着的,如果把他原位立起來,就應該是面朝東南,嗯,對,應該是東南。
”林濤一邊比畫着一邊說。
“東南,是……”我尴尬地問。
“這邊。
”林濤一臉鄙視。
眼前是一片焦土。
從我們一路走過來的經驗看,這一片被焚毀的煙灰炭末之下,有着各種各樣的城市垃圾。
我們在很多火災現場,會把所有的灰燼都篩一遍,尋找隐藏在灰燼裡的秘密。
不過,這麼大面積的灰燼,顯然用這種方法已經無法奏效了。
那麼,該怎麼去尋找線索呢?我們僅僅知道一個方向,和一個大概的區域。
我往屍體位置的東南方向走了幾步,漫無目的地踱着步,用膠鞋的鞋尖踢着燒毀了的不知道什麼物體,偶爾蹲下來,把灰燼扒拉開,想發現一些有價值的物體。
可是,談何容易啊。
“為啥我聞見一股特殊的味道?”同樣在我的身後漫無目的地尋找的大寶,突然來了一句。
“啥味道?”林濤拿着一把消防鍬,随機挖上幾鍬,“這裡要麼就是燒焦的味,要麼就是垃圾腐臭味,我也聞得到。
”
“不對不對。
”大寶吸了吸鼻子,說,“大概就這一塊地方,你挖挖看。
”
林濤狐疑地走過來,用消防鍬開始掘地,突然,林濤停了下來。
我見有戲,趕緊湊過來看,努力地從滿目焦黑中尋找不一樣的地方。
“我知道了,是中藥味!”大寶一蹦三尺高,“我知道了!羅雪琴的助力車!他們說有中藥味!”
“走火入魔了吧?”我說,“這麼大火,什麼中藥味不被燒沒了?”
“誰說的?”大寶說,“很多中草藥在受到高溫之後,氣味會更加濃重好不好?你們中醫學沒學過嗎?”
“可能大寶是對的。
”林濤看了看我,蹲下身去,從他挖的坑裡抓住一個什麼東西,使勁一拽,果然拽上來一個燒焦了的車輪毂。
“垃圾場裡有兩輪助力車?”我陷入沉思。
此時,消防火調部門的同事也聞聲趕了過來,幾個人互相幫襯着,把一輛幾乎被燒毀的助力車車架從灰燼裡拖了出來。
“是不是它發生了爆炸?”大寶急着問。
一名消防火調部門的少校軍官把助力車扶正,仔仔細細地看了有二十分鐘,面色凝重地說:“基本可以肯定,這個車,就是爆炸、起火源。
”
“如何确定?”我吃了一驚。
“說起專業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少校軍官說,“簡單說,助力車的油箱爆裂,符合爆炸所緻。
而且這輛車的油箱口存在制造瑕疵,一旦車輛長時間傾倒放置,油箱裡的部分燃油就會從油箱口旁邊的縫隙裡滲出來。
”
“也就是說,這輛車在這裡放了不短的時間了,而且是傾倒放置,所以燃油慢慢地滲出,覆蓋了周圍的垃圾。
”林濤接着話說,“然後死者的煙頭,可能點燃了漏出來的燃油,然後就像導火索一樣,引燃了油箱裡的油。
因為油箱體積有限,就導緻了小規模的爆炸。
爆炸本身沒有多少抛出物,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