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四扇屏

首頁
    珠》,這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的雙語字典,由西夏學者骨勒茂才編著,伊鳳閣通過這本字典,解讀了不少古老的西夏文獻。

    我國開始系統研究西夏文字的是著名學者羅振玉和羅福苌父子,1913年,羅振玉和羅福苌父子,從伊鳳閣那裡得到了一部分《番漢合時掌中珠》,在經過多年研究後,羅福苌用傳統的漢字“六書”法,即象形、指事、形聲、會意、假借、轉注法去分析西夏文字,使人們對西夏文字構造的認識大大提高。

    其後,從事西夏文字的學者越來越多,但因西夏文字消失多年,已無實用價值,再加上西夏文筆畫繁瑣,晦澀難懂,所以直至今日,能掌握西夏文字的學者仍然寥寥無幾。

    ” 聽完羅教授的長篇大論,大家對西夏的曆史和西夏文字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衆人無不贊歎羅教授淵博的知識,接着,羅教授還用幻燈片給大家看了一些西夏文字,并對照漢字翻譯給大家看。

     就在衆人對古老西夏文字啧啧稱奇的時候,韓江卻盯着眼前的那塊玉插屏,一聲不吭,這玉插屏上面究竟刻得什麼内容?竟會有如此離奇可怕的經曆?那麼多人為此喪命,可怕的血咒!……玉插屏上的文字,他一個也不認識,真是一本天書,不!應該說是死書!想到這,韓江忽然開口:“教授,那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塊玉插屏上的神秘死書吧。

    ” “死書?”大家聽到韓江嘴裡蹦出的這個詞,都是一驚,羅教授也是微微一怔,随即笑道:“不錯,韓隊長說得不錯,這确實是一本死書。

    ” “死書!難道教授您也不認識嗎?”唐風驚問。

     羅教授沉吟半晌,道:“我前面說過,西夏文字和漢字一樣,有楷、行、草、篆、隸五種書體,但是,迄今為止,楷、行、草、篆四種書體的西夏文,我都見過,惟獨隸書的西夏文,從未有人見過,而這塊玉插屏上的文字,以我多年的經驗來看,既不是楷書西夏文,也不是行書西夏文,更不是草書,篆書西夏文,所以我初步判斷,玉插屏上的西夏文字應該是世人從未見過的西夏隸書!” “啊!這麼複雜,既然從沒有人見過,那也就沒人認識了?”梁媛難掩失望之情。

     “呵呵,你們先不要急嘛!雖然我初看這些文字,也沒認出來,但是畢竟隻是書體不同,文字還是西夏文字,要是楷書或行書這樣常見的西夏文書體,我個把小時就可以翻譯過來了,之所以我閉門一周,就是因為這樣的隸書書體,我也是第一次見到。

    還好,通過我這一周的研究,連蒙帶猜地大概翻譯出了玉插屏上的文字,隻是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說到這,羅教授欲言又止。

     韓江向羅教授投來信任的目光:“教授,不管正确與否,說來聽聽。

    ” 羅教授點點頭,開始翻譯玉插屏上的文字:“玉插屏上的文字,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面這部分字比較小,有點像是整篇的序言,我初步翻譯過來,這篇序言全文是:子孫有難,四屏合一,千山萬水,九死一生,瀚海宓城,耐長生天庇佑,可得複國之資,複國之人,非我子孫,必受血咒。

    一共四十四個字,原文沒有标點,中間的标點符号是我後加的,這隻是我初步的翻譯,心裡也沒底,特别是‘瀚海宓城’那幾個字有點磨損,很不清楚。

    ” “教授,這四十四個字說得是什麼意思呢?”唐風說出了大家心裡的疑問。

     羅教授面色凝重,似乎顧慮重重,大家等待許久之後,才聽羅教授說道:“這四十四個字,據我初步的推斷,關系到西夏王朝一個驚人的秘密……” 羅教授接着說道:“下面我一句句來解讀,第一句‘子孫有難’,我推測這個‘難’,應該是指西夏王朝遭遇大難,比如有亡國之患的時候,也就是說後世子孫,如果遇到大難的時候;第二句‘四屏合一’,這句我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後來我分析完了全文,返回頭,再看這句時,才似有所悟,所以我們暫時不看這句,往下看;下面兩句是‘千山萬水,九死一生,’這兩句從字面上并不難解釋,是在說艱難、危險,什麼艱難和危險呢?我想應該是指路途艱險,要經過千山萬水,九死一生;再看下一句‘瀚海宓城’,瀚海宓城,是什麼意思呢?我開始也想不明白,但我将這句和前面兩句聯起來看時,似乎明白了,經過千山萬水,九死一生,是為了去哪裡呢?是為了去瀚海宓城。

    ” “瀚海宓城?這是個什麼地方,要千山萬水,九死一生才能到?夠神秘的啊!”梁媛問羅教授。

     羅教授搖搖頭:“我一輩子研究西夏曆史,也從沒聽說過有瀚海宓城這個地方。

    ” “會不會是這個意思,瀚海是一個地方,宓城是一個地方,‘宓城’聽起來像是一個城市的名字。

    ”梁媛猜測說。

     唐風也猜測說:“瀚海,我看沒有什麼特别意思,指的就是沙漠,瀚海宓城,合起來說得是沙漠中的一個城市,叫宓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