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辨認碑後面的文字。
雖然有些八思巴文他并不認識,但他認出了大部分文字,連在一起,唐風大緻弄清了碑文的内容。
唐風看碑時臉色一陣紅一陣白,一會兒緊閉雙唇,一會兒又半張着嘴,一會兒眉頭緊鎖像是沉思,一會兒又臉色大變像是受到了驚吓。
衆人不解,梁媛不停地催促道:“上面究竟寫的什麼啊?你倒是快說啊!”
唐風匆匆看完了整篇碑文,震驚之餘,緩緩說道:“這是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史,更是一場空前慘烈、驚心動魄的大戰。
碑上的原文翻譯過來大緻是這樣的……”
怯薛軍感恩記功碑
大元至元八年秋,大汗聞千戶鎮守軍被屠,大為震怒,欲禦駕親征,為群臣所谏阻。
翌年春,大汗又聞宓城之黨項屢屢進犯四鄰州縣,謂群臣曰:“朕聞宓城之黨項骁勇異常,早年敗太祖皇帝于谷中,緻我祖父墜馬染病,竟至不治!此大仇未報,又聞宓城之黨項屢屢犯我州縣城池,屠滅千戶鎮,殺我軍士無數,實欺朕也!我朝幅員遼闊,蘇魯錠所到之處,遠人無不賓服!惟宓城之黨項,負隅頑抗,垂死掙紮。
朕欲親率怯薛軍讨之,諸臣勿勸,朕意已決!”三月,大汗親率怯薛軍三萬,會諸路大軍十萬親征。
四月,大軍至黑城,一敗宓城之黨項。
五月初,大軍進至九裡堡等處,諸軍士恐懼,不敢向前,流言散布軍中。
大汗聞之震怒,督促進軍,于千戶鎮外為黨項所襲。
宓城之黨項果骁勇異常,并善驅使隗夔等兇獸,我軍大潰,大汗險為兇獸所害,奈怯薛軍将士拼死用命,大汗使得脫。
大汗驚懼竟患小疾,二十日方痊愈。
此役,失我将士數千。
大汗召臣與帝師謀劃,臣曰:“宓城黨項骁勇,又善驅使兇獸,不若困之。
”大汗曰:“前者困宓城數十年不滅,奈何?”臣對曰:“可使重兵困之,另覓捷徑,襲之!”大汗曰:“善!”帝師曰:“臣聞軍中尚有當年随太祖皇帝親征之老軍士,可使人問之,或有捷徑可襲宓城。
如有歸附之人,更需問之,定有所獲。
”大汗曰:“大善!”
大軍尊大汗旨,堅壁清野,築營壘困宓城數月,黨項屢屢來犯,被我大軍一一擊退。
帝師于軍中覓得老軍士數人,帝師親選精幹軍士數十人随老軍士,穿峽谷,涉流沙,幾番遇險,幾番受困,終潛至往生海邊。
然此海變化無端,兇險異常,常無形于瀚海,又廣袤于戈壁,水質雖清,然水下白骨累累,巨蟒穿行,更有大霧籠罩,不知其周長幾何!老軍士予帝師曰:“成吉思汗大軍止于此矣!”及出,又幾番為山谷所困,陰風怒号,飛沙走石,不辨方向。
帝師歎曰:“絕險之地,十萬大軍不可進也。
”
八月,大軍進至瀚海已數月餘,缺糧少水,酷暑難耐,軍心浮動,諸将及群臣皆有退兵之意,大汗亦有此意,然帝師卻道:“大軍遠征,勞師糜饷,今困宓城數月餘,已挫其銳氣,黨項必已困頓,怎可于此時退兵,功虧一篑乎?”臣亦曰:“帝師所言極是!此番大汗親征,我若退,則宓城黨項氣更甚,再難制也!”大汗聞之,謂諸将及群臣曰:“幾十年之怨,必在今日!再勿言退兵之事!”軍心稍安。
數月來,尊帝師之計,于俘獲宓城之黨項中尋捷徑之途,然宓城之黨項皆冥頑不化,不為所用,所俘之人,皆求速死!嗟乎!黨項勇士何其多也,而其主不能用,故有今日亡國滅種之事。
終有一日,怯薛軍士獲黨項老妪一人,此人願為前引。
臣與帝師遂引五千精銳怯薛軍随老妪入谷,進至往生海邊。
老妪吐露隐情:數十年困于瀚海之中,宓城之黨項已減大半。
前者千戶鎮之役,宓城黨項傾巢而出,是為決死突圍。
然千戶鎮雖屠,黨項精壯之士亦折損過半,再無力與我大戰。
今我大軍困之,城内糧草已盡,食馬度日耳,城内之人隻求速死。
老妪求生,遂出城為我軍所獲。
帝師曰:“困守孤城,必不長久,宓城指日可下矣!”
老妪又指往生海邊言道:“往生海可大可小,待海子小時,可尋得進入宓城之道路。
”不想老妪言畢,天色大變,狂風驟起,瀚海之上,電閃雷鳴,豪雨如注,老妪竟為雷擊而亡!全軍大駭,帝師亦驚懼!片刻,往生海暴漲,方圓幾成澤國,臣與帝師及全軍命懸旦夕之間。
軍心大亂,軍士四散奔逃,溺死,踐踏無數,若此時黨項來襲,我命必休矣!帝師于風雨中大呼曰:“諸軍勿亂!死生有命,聚于高處,我将誦經護佑諸軍!”
大軍退之高處,水亦高漲,大軍猶困于孤島之上矣!全軍驚駭,帝師不為所動,端坐高丘之上,閉目誦經,誦經之聲,傳之數裡,水至前軍之處,全軍皆謂此番必死矣!誰想少頃水面不升反降,全軍無不倒地跪謝我佛顯靈,救大軍于傾覆之時!誦經之聲,響徹瀚海,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