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3、一樹江頭

首頁
    朕問問他。

    ”定楷也不待陳瑾開口,對皇帝叩首道:“臣死罪。

    ”陳瑾見皇帝許久仍不言語,為父子間尴尬僵局逼迫,隻得歎了口氣溫言問道:“小王爺心裡都清楚,又偏怎生還要背着陛下去做這等糊塗事情?”又轉向皇帝道:“陛下,五殿下年紀小,耳根又軟,想必是聽了何人的……”話尚未說完,便聞定楷道:“臣是光明正大去的,頭腦并不糊塗。

    ”皇帝聞言怒極,反倒“哈”地笑了一聲,道:“陳常侍,他可不領你的情呢。

    ”定楷此刻卻擡起了頭來,直面皇帝道:“臣不過是前去看望兄長。

    此去山高水長,相見不知何期,臣奉君父嚴旨,已不敢親自執鞭引缰,親送出春明金谷之外。

    隻想面祝二哥羁旅坦蕩,途無霜雪。

    兒隻願稍盡兄弟本分而已,還望爹爹明察。

    ”陳瑾見皇帝仍是半阖着眼睛不說話,隻得硬着頭皮接着念叨道:“容臣說句不知上下托大的話,小王爺究竟年紀還是小,聖上方才還說做事情分不出個輕重來。

    王爺說的雖然是人情,可是廣川郡究竟是個忤逆罪人,王爺如何說還是要把朝綱法紀擺在最上頭,王爺說臣說的有沒有點道理?”定楷愣了半晌,方低聲答道:“廣川郡有罪,可也還是我的親哥哥。

    ” 陳瑾張口結舌,再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去看皇帝,見他隻管閉着眼睛,一時也揣測不到他是不是怒到了極處,正在忖度着該怎麼處置趙王。

    心裡盤算着齊王這一走,要東山再起便是癡人說夢;眼前的趙王又這般年幼無知,人人忙不疊的撇清,他卻偏攆着是非亂跑;太子的心思是不用說的,必是活剮了自己也不解恨;一思想起今後的日子,但覺如雷灌頂、五内俱焦,又擔心皇帝被趙王氣得背過了氣去,忙伸手便要給他揉擦背心。

    卻聞皇帝開口問道:“你去見郡王,可是他跟你說了什麼?”語氣雖淡漠,卻似乎已無怒意。

    定楷已哭得滿臉淚痕縱橫,匆匆用袖子抹了一把臉,答道:“二哥隻說想再見嬢嬢一面。

    ”皇帝又問:“那還是東宮和你說過些什麼?”定楷一楞,道:“臣這兩日并未得見殿下金面。

    ”皇帝狐疑點了點頭,打量了他半日,終是坐下道:“朕知道了。

    你年紀尚小,婚姻之事慮之猶早,暫且不必提起。

    朕看你為人輕浮,想來終究還是修養不足。

    這次的事情,若不重處,想也拗不過你的性子來。

    ”轉頭對陳瑾道:“你去傳旨,罰趙王半年薪俸。

    叫他安生呆在自己府内,好好閉門思過,沒有朕的旨意,不許再出府入宮。

    ”說罷也不待二人說領旨謝恩的話,便拂袖去了。

     陳瑾在一旁看得眼花,早已轉動了數十個心思。

    此刻忙上前攙起定楷,直送他出殿門,見他此時才從袖中掏摸手巾,想要拭淚。

    許是一個沒有拿穩,白羅的手巾和袖内幾張字紙一樣的東西已被風卷出去老遠,幾個年小的内侍忙四下張羅着去撿拾。

    陳瑾心中一動,連忙将自己的巾帕取出,雙手奉與定楷道:“臣這件雖然粗鄙,倒還幹淨,殿下若是不嫌棄,或可暫充一時之用。

    ”定楷點了點頭,接過胡亂揩了揩眼淚,收入了袖中,道:“想來陛下這次是安心生了我的氣,陳翁是陛下身邊的老人,還望見機多多替小王回環。

    照着聖上的意思,若一時小王不能婚禮,離之藩之日亦尚早,寄居京内,如同籬下做客,梁苑雖好,也終非小王可久留之地。

    此間也請陳翁費心照拂,小王感激不盡。

    ”陳瑾笑道:“五殿下言重了,臣錯蒙殿下擡愛。

    安敢不赴湯蹈火,竭心盡力?” 定楷點點頭,便下階去了。

    陳瑾目送他走遠,方舒了口氣,一轉身見幾個小内侍都已經回來了,四下裡張望,見定楷已去了,便問他道:“大人,五殿下這帕子和錢引怎麼辦,要不要臣等追上去奉還?”陳瑾将那條手巾抽了出來,絮進袖内,笑道:“錢引是殿下賞你們的,都收好了吧。

    ” 皇帝此日因定棠之事本已兩次作怒,到了晚間卻又忽然喚來了王慎,讓他去傳旨,宣召廣川郡王定棠明日申時入宮,許他與皇後作别。

    王慎自然又差人報給了定權,定權手捏着金柄小刀,正親自在剝一枚梨,默默地聽他說完,也不言語,隻是漫不經心的将那已經去皮的梨東削一片,西削一片,在一隻漆盒中拼出了一整朵花的模樣,左右端詳,笑道:“不好看——回去告訴王翁,就說陛下的心意,本宮感激不盡。

    ”傳話的内侍領旨而去,一路思想,兀自摸不到頭腦。

     定權把盛着梨片的盒子随手遞給了身後的一名宮人,笑道:“賞你吧。

    ”這秋梨收獲,貯入冰室,此時已近隆冬,方才取出,身價已經高了百倍。

    況且太子對下人又素來寡恩,這宮人再想不到有這般際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