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得滿面通紅,向定權謝恩道:“奴婢将它帶回去分與衆人,共沾殿下福澤。
”定權又撿起了一枚梨,左右端詳了一下,似笑非笑道:“本宮勸你,還是一個人悄悄吃了算了。
這東西,君臣共食,離心交惡;骨肉共食,忍愛絕慈;夫婦共食,破鏡斷發;友朋共食,割袍裂席。
你便這麼不愛惜身上的衣裙,定要把它割裂麼?”宮人一驚,悄悄向太子看去,隻見他正熟稔地轉動着金刀,那愈拖愈長的梨皮,如一條淡青色澤的蛇,蜿蜒蠕動他白皙的手腕上。
忽然間隻覺得自家雙手捧住的,并非恩賞,卻是件不祥之物。
齊王在申時二刻攜王妃入宮,向晏安宮門方向行過三拜九叩大禮之後,便徑自去了中宮。
自中秋宴後,母子二人便未再相見,此刻會面,又已是這般情勢。
齊王在殿門遠遠望見皇後,已雙膝跪落,隻喊得了一句“嬢嬢”,皇後一雙眼淚已是長垂而落。
定棠一面垂淚,一面向殿内膝行,王妃亦隻随他在一旁嘤嘤哀泣。
皇後忙趨前幾步,一把摟住定棠頭顱,壓入自己懷中,半晌才又伸手摸了摸他肩上衣衫,開言問道:“我兒是騎馬來還是坐轎來,怎麼穿得這般少,不怕凍壞了身子?”定棠心内痛得如斧鋸刀割一般,嗚咽半晌,方強自擡頭,伸手與皇後反複拭淚道:“兒不孝之罪已彌天,母親不可再為不肖子傷悲堕淚。
娘親如此,徒增兒身罪孽。
”皇後聞言,眼淚越發如湧泉一般,定棠卻不肯住手,直抹得兩袖皆濕透了,方悲泣道:“母親執意如此,兒身永堕阿鼻地獄,不得超脫矣。
”
皇後心内亦是清楚,這般對離人大放悲聲,又恐增添定棠心中傷悲,思及于此,中心如炬,終是生生将眼淚壓了回去,勉強笑道:“我兒也不哭,随我内殿說話去。
”定棠點了點頭,二人方欲起身,忽聞殿監倉皇近前報道:“太子殿下駕到,來給娘娘請安。
”
皇後面色刷的一下便已做雪白,驚恐望了殿門一眼,問道:“他來有何事?便說本宮身體不适,還在歇息,先請他回去吧。
”話音猶未落,已聽見太子的笑聲漸近,道:“嬢嬢,臣宮中新得了些果品,不敢專擅,特來先獻與嬢嬢。
”随着笑語,一個金冠绯袍的人影已翩然入殿。
定權又向前走了兩步,方訝異道:“不想二哥二嫂也在,如此便更好了。
二哥即将遠行,你我家人欲如此相聚不知要待到何日。
孤這裡借花獻佛,也算是替二哥餞行了吧。
”一面吩咐道:“快将東西送到暖閣裡去。
”一面笑讓道:“二哥請。
”定棠面上淚痕猶未幹,情知他是有意,隻是此時此身卻隻能銜恨吞聲,讓他們先行,自己偏轉過頭去悄悄又揮袖拭了一下眼角。
幾人入殿坐定,定權親自揭開食盒,梨汁的清香已四散開來,隻見其間一隻德清窯的黑瓷碗中,便是一盞晶瑩剔透的銀耳炖乳梨。
那做法不同于常,竟是将一枚整梨雕刻成花狀,中央托着銀耳,一道蒸熟的。
如此看去,便如寒梅積雪,白蓮堆露一般,甚是美觀。
定權笑道:“臣聽說近來暖閣裡頭炭火燥旺,嬢嬢胸内有些積火,總是咳嗽,恰好昨日有人給我宮中送秋梨,我想這東西正好是清熱潤肺的,卻又怕生食太過寒涼,便叫人蒸熟了才送來。
嬢嬢與二哥且嘗嘗,雖是尋常事物,卻是我一刀刀剝刻出來的,也費了些水磨功夫。
”他平素從未這般絮絮叨叨說過這些瑣事,皇後望他巧笑眉目,一時隻覺得頭暈目眩,半晌才勉強應道:“本宮本無事,倒勞太子挂心了。
”
定權此日興緻頗高,口璨蓮花一般,不斷東拉西扯,說幾段臣下逸事,京内趣聞,又轉過頭去詢問定棠行李可曾收拾妥當,齊地王府可否修葺完善。
如此姗姗不肯離去,終是教他耗到了宮門下鑰之時。
皇後情知定棠此去,便與永絕無異,這時再也忍耐不住,亦顧不得太子在場,親去捧出了一件為他趕制的夾袍,要定棠除了身上衣衫,試穿新衣。
又拉着王妃雙手囑咐道:“那時節他不在我眼下,還望媳婦好生看顧他。
饑添食,寒添衣,就當他是個恁事不懂的頑童,媳婦便替我來做這個娘吧。
”母子姑婦,當着太子面,相對亦不敢流淚,皇後上上下下在定棠身上捋來抹去,為他拭去衣痕。
定棠因太子在旁,微有猶豫,手腳皆不安地動了動,卻終究什麼都沒有說。
皇後這邊卻捧住了他的袖子,這衣裳在燈下做得急了,便有沒剪幹淨的線頭在袖口處綻了出來。
皇後隻覺得在兒子身上,這微不足道的破綻卻實在是礙眼,終是忍不住湊上臉去,用牙将那線頭咬斷。
忽悟直到此刻,這遊子衣裳才算是真正制成,自己與嬌兒的最後一縷牽絆也已然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