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4、謝堂燕子

首頁
    果如顧逢恩白日飲馬時的憂心,是夜風過雁山,南面河水衰竭,塞草在一夜間枯黃,長州正式迎來了靖甯六年的秋像。

    李顧二人在為夜風吹亂的油燈下,各自奮筆為書,又各自遣人攜之入京,卻果如約定一般,各抱一分拳拳愛君之心,皆未向天子吐露此等大軍駐紮時難免發生的瑣屑小事。

     殷殷雨意比雨水率先來到秋日的京城,已在禁中盤踞了數日。

    如果說禁中别處的雨意是來自久熏不幹的衣裳,檐下嘶啞的鐵馬,芙蓉塘外的輕雷,那麼東宮的雨意卻是來自殿下的白玉石階。

    秋雨陰冷的潮意伴随着地氣,催生出春夏皆不可見的青苔,薄薄覆蓋了延祚宮階腳間的縫隙。

    青苔的濕潤綠意四散開來,滲入了底層石階上細如發絲的裂痕,而雨意便透過這些如有生命般的綠色發絲穿過宮人們的絲履,至于足底,至于心中,使人的心情也一樣濕漉漉的向下垂墜。

     這幾日長沙郡王被文債所累,不能時時與皇孫相伴,皇孫最大的樂趣便是在階下等他之時,伸出一根手指去戳地縫中生出的綠苔。

    綠苔是柔軟的,卻似乎又蘊含着無限的剛強,隻要撤回壓迫,它們最終都會回複原狀。

    這樣單調的遊戲,皇孫常常獨自玩得不亦樂乎。

    梳妝完畢的太子妃謝氏一步步走下玉階來,看了他小小的身影片刻,這才走上前去,站在他身後,溫聲問道:“阿元又在等你六叔了麼?”皇孫連忙起身,低着頭叫道:“娘。

    ”太子妃取出自己的巾帕,替他擦了擦被苔藓染綠的手指,笑道:“你看又來弄這些髒東西,娘說了多少次了。

    ”又吩咐道:“快帶皇孫回閣去更衣。

    ”看到幾個宮人攜他去了,這才回過頭來,拉下臉斥責服侍皇孫的幾人道:“我曾囑咐多次,皇孫年紀尚小,正是喜歡四處玩鬧的時候。

    你們就是不肯用心,這腌臜東西抹在皇孫手上倒也罷了,隻是豈不聞病從口入,飲食時若有個不慎,竟被帶進腹内,再引起腹疾,看你們如何擔待?”幾人皆跪地低首不敢言語,好在這邊皇孫已經換好了衣裳,被人抱出閣來,太子妃這才打發幾人起身,攜了皇孫和一幹人等向東苑而去。

     吳良娣是皇孫生母,分位在太子妃妾中僅次于妃,所居宮室規制與所食俸祿也僅次于妃。

    進得門來,隻見偌大的庭院中滿園雜花蔓草,因為主人慵懶,素日缺少整頓,生長出一派繁華氣象,那池館間的蕭索之意便也随着這無心打理的繁華四下蔓延,反比外間更顯秋意。

    兩個宮人長日無聊,正站在檐下閑話,一人道:“今年這燕子築巢築得草率,燕泥隻管一塊塊的向下落,前日我路過這裡,好巧不巧正拍了我一頭,隻得又回去炖水洗浣了半日才罷。

    不如幾時找根竹竿索性把它挑了算了。

    ”一人道:“我勸你休做此不積德的事情,那老燕是帶着兩個雛子走了,隻是明年春天還要回來的,到時找不到歇落的地方,豈不傷了它一家的心?”那人冷笑道:“知道你是菩薩心腸,隻是那燕雛今年早長大了,嘴角的黃兒褪了,腰腹上也白了,羽翼也豐了,你道它當真明年還會回歸舊家來?”正說着一眼看見太子妃和皇孫一行人進來,忙囑咐同伴道:“你快進去告訴一聲,太子娘娘來了,我自去迎候,免得又如前次一番好口舌,說我等隻會偷懶。

    ”一面已經繞過那滿園花草飛奔向門前去了。

     吳良娣聽說太子妃前來探視,在榻上掙紮着也想坐起來,忙被太子妃一手按住,道:“我隻是帶阿元過來看看你,你這般的身子,還與我多什麼禮?”又轉身對皇孫道:“阿元還不和良娣請安?”皇孫便上前半步,伏在她榻前磕了個頭,口道:“臣蕭澤給吳娘子請安。

    ”吳良娣忙道:“皇孫快請起來吧,這地上濕冷,千萬莫受了地氣。

    ”又想吩咐宮人去取些蜜餞果子來與他,卻又不知閣内所存果物是否新鮮,他是否愛吃,吃了可好,便索性閉口不言。

    太子妃在榻前椅上坐下,又将皇孫抱在懷中,問道:“這幾日有些濕氣,天也冷浸浸的,本想着請殿下的示意,在你這裡先籠個炭盆,又怕水汽太重,打在炭上,生起炭氣來,反于你不宜,倒不如還是夜間多添兩件被子罷。

    ”吳良娣忙辭道:“不必了,我很好。

    ”隻說了幾個字,便覺得氣堵,忙将頭扭轉過去,掩着被子咳了半日,太子妃知道她并非失禮,卻是怕病氣沾惹到皇孫,暗暗歎息,又問她的近身宮人道:“良娣吃的參還有麼?若吃完了隻管差人去問我要。

    ”那宮人回道:“還有三四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