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2、青冥風霜

首頁
    夠用了。

    年年求去,隻怕皆是發自肺腑,隻是陛下不允。

    他從前抱怨,皆是私下裡,到了去年起,索性便在大庭廣衆下了,說日夜挂念着自己在江南的林苑,自建成後一天都不曾入住,此生最怕的就是一旦斃命任上。

    ”說完又呵呵笑道:“隻可惜滿朝上下也沒個厚道人,當初聽他說了這話,皆當面笑贊他有武侯遺風。

    如今又說,雖未做到死而後已,卻也做到一半兒了。

    ”定楷忍燙剝了一顆他揀出的栗子,一面吃一面笑道:“何相有苦衷,陛下未必沒有。

    滿朝論資曆數他最老,論性情要數他最和善,難得得是不親陛下、不親東朝、不親邊将也不親封建,偏又面皮夠厚。

    這樣一尊活菩薩,閉着眼任事不管,隻管替陛下占住了這把交椅,這些年來省去陛下多少精神?”長和道:“陛下隻要屍位素餐,隻可惜這位菩薩不識趣得很,偏偏在這節骨眼上中了風。

    依殿下所見,陛下若要再提舉,花會落誰之家?”定楷将邸報遞還給他,仍舊自己持箸,将幾顆栗子在地上成幾排,首排三而次排六,方道:“何道然這幾年坐在宰相的位置上,生生将相位坐成了虛設。

    陛下好容易得以避開省裡,種種庶務得以徑向六部号令,隻怕一時不想再自尋麻煩了。

    ”又問道:“你知道東朝可曾向陛下薦過什麼人選?”長和答道:“還不曾聽說。

    ”定楷點頭道:“這是和東朝相關大事,三省中有張陸正與他固然是好,再出李栢舟卻也是禍事,他不能不謹慎。

    ”半眯着眼睛,盯着那栗子看了半晌,忽然自顧自撲哧一笑。

     長和自要發問,定楷道:“我是想起了前些日子,東朝在朝堂上說的話。

    ”遂将皇帝表彰當日太子的對答複述了一遍。

    長和細細玩味,問道:“殿下笑的,可是東朝驅馳奔走幾個字?”定楷頗為贊賞的看了他一眼,将地上二排的兩隻栗子取出,依舊投入火中,道:“東朝當衆說的與其是謙辭、是撇清,到不若說是實情、是抱怨。

    陛下幹放着相位不用,倒派儲君日日銜憲,在部中輾轉。

    隻是這六部之中,規定死了他又隻能前往戶工二部。

    此二處位卑事冗,有功不賞,有過必罰,一面輕易桎梏了顧思林,一面又輕易桎梏了東朝。

    ”他轉向地上還剩的七枚栗子道:“若是你是東朝,可還有餘力想這朝三暮四,或是朝四暮三?” 長和随他一樂,撇去此節不提,隻是又将此次京察各處的遷轉一一報告給定楷,此事頗為繁瑣,難得他記性好,手中又拿着提辭,不時看看,将省、部、台、衛的變動與定楷說下來,也耗去了近一個時辰。

    定楷在一旁蹙眉聆聽,隻覺皆是正當移動,并無甚蹊跷,才微微安放下心來。

    正在回味中,忽又問長和打岔道:“此次遷入蘭台的舊翰林,臣皆按王爺鈞旨,各有奉獻。

    隻是臣想着,時已至此,主持京察的吏部天官朱緣朱大人處,王爺可要預備下些什麼?”定楷擺手道:“此人你不要去招惹他。

    ”長和奇道:“臣一直奇怪,此人是李栢舟的門生,太子素無收納之意也在情理間,為何王爺也要退避三舍?”定楷道:“你隻知其表,太子不近朱緣,并非李栢舟之故,李氏門生故吏亦多,東朝豈有一一諱避之理?何況他當日任張陸正佐官時,與張頗為親近。

    ”長和思想了半日,問道:“他是陛下之人?”定楷笑道:“我隻知道他是朝中第一聰明之人。

    ” 兩人說笑了一回,定楷站起身來,伸了伸懶腰,問道:“還剩何處?”長和也随即起立,答道:“餘下兩坊、詹府和地方。

    殿下若欲早些安歇,臣不妨明日再與殿下說明。

    ”因牽記太子近臣,定楷踱了兩步,仍道:“既然如此,你先将坊府說了罷。

    不必拘禮,你坐下,邊吃邊說。

    ”長和應了一聲,自然不敢造次,慮他已現疲憊之色,遂匆匆将兩處的人事變動與他一一報告了,又總述道:“坊府設官雖不不多,單論變遷之巨,卻異于他處。

    ”定楷嗯了一聲,以示知情,解釋道:“這兩個衙門的名額原本多是加官,以系東朝與廷臣。

    及至今上不欲如此,遂成供翰林轉徙之所,其間皆做得是無情流水官,不足為奇。

    ”長和笑着答應道:“是。

    ”将手中冊頁整理收好,留在定楷案上,随口又說笑道:“說是無情流水,其間也有磐石未肯轉移。

    ”定楷已經低低打了個呵欠,問道:“此言何解?”長和笑道:“無他,詹府的人前後已換了三茬,聽聞隻有一個主簿安據其位,六年間未升未落未轉,年年考功,皆是平常兩字。

    詹府内專門有人替他寫下個對聯,道是:考語稱職,稱職詹士一時韌。

    績效平常,平常主簿萬古長。

    就連新任的副詹赴衙,還是向他請教的衙内規矩。

    ”定楷笑道:“天下原是有這等不長進的人。

    ”又道:“我今日不知怎的,頗覺倦怠,你也先行退下吧。

    這些東西,你都撿回去晚間胡亂用用吧。

    ”長和答應了一聲,喚入侍者侍奉他浣洗,一面自己将盆上栗子拾盡,方想告退,忽聞定楷問道:“即便考語年年隻是平常,足夠兩屆,也當轉移,或升遷,或入别衙,為何仍居彼位?”長和不知他為何提到此節,一時愣住,答不出話來。

    隻見定楷将巾帕敷在面上,悶聲道:“我記得當日在宗正寺,何道然提議,太子千秋,前去相賀的似乎便是一個主簿。

    ”長和試探詢問道:“殿下?”定楷移開手巾,擲于金盆中,問道:“彼主簿可是此主簿?”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