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脫離出來,遠涉至滇西的崇山峻嶺之中,剩下的滇王隻得以一枚“影珠”進獻給漢武帝。
Shirley楊看到這裡,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終于澄清了,因為在曆史上埋葬漢武帝的茂陵,被農民軍挖了個底朝天,墓中陪葬的雮塵珠,就此流落世間,這段曆史同獻王墓的時間難以對應,原來茂陵中隻是一枚冒充的影珠。
”
陵譜接下來記述道:“雮塵珠”是地母所化的鳳凰,自商周時代起,就被認為可以通過這件神器,修煉成仙,有脫胎換骨之效,但是需要在特殊的地點,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周文王曾經把這些内容,詳細地記錄在了天書之中。
不過這些機密,始終掌握在統治階級手中,幾乎所有的君主都夢想能夠成仙得道,長生不死,永保萬年江山,所以都竭盡全力去破解“雮塵珠”的秘密,秦末之時,這件神物流落到了滇南,獻王就是因為舍不得這件“雮塵珠”,所以才離國而去,準備到山裡找個地方,修煉成仙,而獻王墓的位置,就選在了一處風水術士眼中的神仙洞府。
“獻王墓”前後總共修建了二十七年,修建的人力始終維持在十萬左右,幾乎是以傾國之力,除了努力還有許多當地的夷人
我們看到這裡,都不禁乍舌不下,原來這獻王這輩子沒幹别的,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修造他的陵墓上了,想要死後在“水龍暈”中屍解成仙,這事多少有些讓人難以相信,那“雮塵珠”的相關傳說,我們掌握了已經不少,但是至今也沒有确切的内容,至于獻王死後有沒有成仙,陵譜上便沒有任何記載,這件事恐怕要等我們摸進了“獻王墓”才能知道謎底。
然而“陵譜”上隻有對“獻王墓”修建經過的記錄,至于古墓地宮。
以及王墓規模式樣,墓道入口之類的情況一個字也沒有。
其次記錄的是陪陵的狀況,除了殉葬坑,陪葬坑等外圍設施之外,真正的陪陵隻有一位主祭司,在獻王入斂之後,從深谷中找來兩株能改風水格局的老榕樹,先将“鎮陵譜”埋入地下,老樹植到其上,然後捉來以人蛹飼養的巨蟒,這種蟒在陵譜中被描繪成了青龍,極其兇猛殘暴,是“遮龍山”一帶才有的猛獸,當巨蟒吃夠了人蛹之後,就會昏睡過去,這時候再動手活剝了蟒皮,和大祭司一起活着裝進棺中,蟒肉人體,加上莨木棺底,與這株老樹,就會逐漸長為一體,得以長久的維持肉體不腐不爛。
由于那口玉棺破損了,這裡被改的風水格局一破,壓制在地下幾千年的地氣,得以宣洩,雷暴黑雲,都是地脈産生了變化,這才把埋在樹下的“鎮陵譜”拱了出來。
最後,“鎮陵譜”上還有些弘德頌功的描寫,都沒什麼大用,胖子見并沒記載“獻王墓”中都有何種珍奇的陪葬品,不免有些許失落,而在我看來,這些信息已經足夠讓我們順利找到目标了,既然知道了這裡的風水格局,隻需要用羅盤定位,就算不找到蛇河,也盡可以找到目标倒鬥。
我見再也沒有什麼内容值得看了,就收拾東西,連續一天一夜沒睡,人困馬乏,今天争取盡早找到溪谷的入口,然後好好的休息一下。
Shirley楊見我和胖子準備要收拾東西出發,便說道:“别急,鎮陵譜背面還有一些内容,咱們再看看,别落下了什麼才好。
”
我隻好又轉到另一邊,看那“鎮陵譜”後邊還有什麼内容,Shirley楊已經把上面的泥土刮淨,我們湊過去一看,都作聲不得,原來“鎮陵譜”背面,是整面的浮雕,一座窮天下之莊嚴的壯麗宮殿,懸浮在天空的霓虹雲霞之上,難道那“獻王墓”竟是造在天上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