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法空義,我們經常講法身,法身是空的。
這個空義是什麼呢?這是諸法的實相體,這個空是真空。
諸法是妙有,給諸法作有,這個諸法的有不是實有的,是依着空而有的,這就叫實際、實相。
諸法本無體,但是諸法皆有依,依着什麼呢?空就是給諸法作實相。
實相是無所不相,怎麼能夠無所不相,空故。
如果有一相,有花就不是桌子,有桌子就不是這個表、不是鐘,它是空的,也不是桌子,也不是花,都沒有實體,空就是遍一切相,遍一切法,一切法的空義是這樣空的。
法身得嘛,法身沒有,是得,得什麼呢?得無所得,無智亦無得。
因為要契合一切衆生的機,所以說一切法,衆生機則不能達到,這個就是般若的空義。
這樣的空,才能夠度一切苦厄,本來也沒有一切苦厄。
度一切苦厄,有幾種含義,你觀過你這個身心,但見五蘊假法,也沒有身,也沒有心。
這五蘊假法是因緣所合成的,五蘊有那麼多的含義合成在一起的,分開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所以三界微塵聚,極細的微塵聚。
把這個道理懂了,把你的身心好好觀照一下,五蘊非身非心。
這樣子我執不執了,不執着那個末那識,知道以末那識的八識的相分沒有我,這就是我執,這叫煩惱障。
煩惱障了,你法身不得顯現。
如果你把這個苦度了,度了,就是分段生死了了,這是照見五蘊皆空,不過,這個五蘊還沒完全空,但見五蘊,不見身心,很微妙的,這個空了,就度了一半了。
一切五蘊從緣生的,五蘊法是從緣生的,緣是一切諸法生一切物,緣起法生一切物。
緣起法都沒得自體,所以說緣起性空。
你對一切法還執着嗎?生滅、垢淨,都沒有了,也沒什麼苦,也沒什麼集,無苦、集、滅、道,或者一無到底了。
這就把法執斷了,跟上頭谛觀身心但見五蘊,你能夠斷煩惱障,斷煩惱障就能夠度分段生死。
要是知道一切五蘊是從緣生的,都沒得自體,就達到自性,達到法性了,那你的法執就空了;法執一空,所知障滅了。
能知之知,所觀之見,一切如如,這就變易生死一切都滅盡的,就是了二死、證涅盤。
觀自在菩薩在用功的時候,用深般若波羅蜜照一切法的時候,一切法不出五蘊,就是三心二法,照着空的。
所謂空義,就是一切法宛然存在的,而且是觀自在菩薩的深般若空的,他照一切法,一切法也空了,一切法都變成深般若,法法皆如。
他不再執着一切法,就不再受一切法的束縛,不但沒有苦,也沒有樂,苦是對着樂說的。
你想得一切樂,度一切苦才得一切樂,但是一切苦沒有了,樂也不存在了。
對着空才說有,對着有才說空,空不異有,有也不異空。
下頭再重複一下子,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兩種意思,下文還會講的。
這樣子才度得一切苦厄。
咱們今天就講這麼一段四句話。
現在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你們有什麼意見沒有?因為《心經》不是大經,文字不是很多,但是義理很深,大家經常念,你們也有悟的地方啊,也許比我了解的還多,你們可以談一談你們學習《心經》的方法。
問:先請教一個問題,可不可以站起來問問題?
答:站起來問好了。
我征求一下意見,我們共同學習嘛,一個人的智能所知者有限,衆人的智能就大了。
或從另一方面說,你平常念《心經》、念《金剛經》的時候,你有什麼疑難沒有?你都懂嗎?不懂是怎麼不懂的?有什麼障礙嗎?想懂不想懂呢?想懂,我們就共同的學習學習?這個很開智能啊!你不想求智能嗎?真正沒明瞭,如果能夠念念“嗡阿惹巴紮那的的”(文殊心咒)文殊菩薩智能,入般若智能!
問:空有無礙是何義?
答:空有無礙是你自性本具有的性體。
咱們在“有”上頭,有礙沒礙啊?都有障礙。
因為在“有”有障礙,你就空不了;空不了,你在“空”也有障礙。
我們認為空沒障礙,你空也有障礙,為什麼有障礙?你不能達到真空。
你說的空是這個頑空,你的空義是沒有了才叫空,就是這樣子,你就必須得沒有了才叫空;沒有了,空還說什麼呢?沒有了也不叫空了,沒有就叫沒有啦,非空非有。
等我們把《心經》學完了,你也差不多瞭解這個意思。
咱們剛才講的就是空、有、無礙,因為“有”讓你執着就“礙”,礙就是障礙,出不去。
前幾天我講《佛說無量壽經》,我舉那個董老師的例子,因為有是實有的,實有就障礙了,出不去了,他一念相應,他就出去了,沒有了,他都忘了。
哈啾!(法師打了一個噴嚏)這是有啊?還是沒有啊?(衆笑)
我這麼樣說,你也不見得能明白,要明白就開悟了,真的喲,明白就開悟了。
空有無礙這個問題,佛所說的法就是這麼一個法,都是空有無礙。
咱們講極樂世界、講《佛說無量壽經》是有、是空啊?有,你去不了啊!十萬億佛國土啊!有,你怎麼去啊?說空的,那有極樂世界啊?我還要生啊?生了我還要享受啊?還有那些樓台殿閣啊,是有是空?空有無礙,空即是有,有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