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華山論劍

首頁
    裂帛的銳音,取姚蓮舟的下腹—— 這“擎電勢”的直線刺劍卻不知為何,出到一半時就變了弧線,偏離原來的劍路,斜斜刺去了姚蓮舟右側的空虛處。

     劉宗悟一看,卻見姚蓮舟的“單背劍”,已然搭在他的“羽客劍”之上。

    “擎電勢”偏歪,正是劍勁被對方導引所緻。

     “太極劍”·“引進落空”之技。

     一如先前對付司馬泰元,姚蓮舟的彎劍,又再粘着劉宗悟的劍,絞轉而進! 劉宗悟空豈未聽聞過武當派“太極化勁”控制對手的威力?剛才更已經親眼見過一次,深知決不能讓姚蓮舟的“太極劍”完成這“亂環”之勢。

    他短促地一吸一呼,再鼓起氣勁,腕臂猛地一振,“羽客劍”的劍身如化為竹枝般,自行鼓蕩彈動,要用這彈勁将彎劍震開! ——這一招跟何自聖以“雌雄龍虎劍”的“抖鱗”,破葉辰淵的“小亂環”,異曲同工。

     ——但他不是何自聖。

    他的對手也不是葉辰淵。

     這彈劍的力量雖又短又速,照樣被姚蓮舟的“太極劍”吸卸于無形,“單背劍”依舊粘着“羽客劍”,在二人之間轉出一個接一個的圈環。

     仍抱着淌血的手臂趟在地上呻吟的司馬泰元,看見這可怕的劍招又再出現,不禁發出一聲恐懼的呻吟。

     劉宗悟隻感這連綿不斷的劍圈,令他握劍的手腕關節承受極強的壓力。

     在華山學劍逾四十年,他從未嘗過像現在一般,手中三尺青鋒完全失控的狀況。

     ——這就是……“太極”嗎?…… 眼看掌門又陷入了和司馬泰元剛才一模一樣的險境,華山派上下焦急不已,一個個手握劍柄。

     這“太極劍”每次在姚蓮舟手上一施展,隻要招勢完成,就似乎再無脫出的可能。

     切身感受着的劉宗悟;感受過的司馬泰元;親眼目睹的華山衆人;旁觀的王士心那十幾人……他們或焦急,或憤怒,或恐懼,或興奮,但心頭都一緻地出現一個形容詞: ——“無敵”。

    

大道陣劍堂講義·其之十四

武當派劍法雖名揚天下,但全部僅隻四套(不包括“太極拳”演化成的“太極劍”),合稱“武當四劍”: 武當行劍 為武當劍士的入門劍法,與其他門派的主流劍術一樣,善用劍的輕靈細巧特性,講究出劍的速度與角度。

    “武當行劍”出擊迅捷而取角難防,其要訣就在于一個“行”字,也就是步法。

     “武當行劍”步法特色乃是全取“蛇步”,也就是如蛇行般,不以直線進擊或退守,而以“之”字形的三角曲步,既避開敵人正面的鋒芒,同時斜向搶往其側面較弱的方位反擊,寓守于攻。

     “武當行劍”因為身步移位極多,亦甚适合以寡敵衆時遊鬥之用,因此是武當初階劍士必修劍法,以提高自保能力。

     武當勢劍 與“武當行劍”剛好相反的劍法,講究剛猛劍勁與堅實樁步,以正面擋受或斬擊,破敵人之勢,運劍時絕不退半步,不動如山。

    此種戰術要求甚高的内勁,發招時腕臂腰馬合一,而且要具有迎頭破勢的大無畏心法與精神,因此是更上一層樓的武當劍法。

     由于“武當勢劍”講究硬接敵劍,劍士需要使用特别鑄造劍脊較厚的武當長劍,或是如“坎離水火劍”、“靜物雙劍”、“單背劍”這些質材特殊的好劍,否則劍身無法抵受重擊。

     “武當勢劍”的常用情況,是已經被衆敵人圍入死角;戰鬥地形狹小不可大幅走動;或是要保護受傷的同門,不容退避閃躲之時。

     武當飛龍劍 “武當行劍”與“武當勢劍”糅合而成的更高級劍法。

    以“行劍”的迅疾劍招,配合“勢劍”之剛猛心法,不再取曲折的“蛇步”,而是長距離以直線的跳躍步猛攻,勢如飛龍在天,從半空居高下擊,倍增劍勁。

     因為“武當飛龍劍”往往是用全身之力跳躍出擊,有去無回,可說是一種賭博性的舍身劍法。

    不是戰況緊急不容保留,就是在面對比自己高強的對手時,不得已用“死中求生”之法拉回均勢,故在武當派内又有“絕劍”之稱。

     武當形劍 “武當四劍”中的最高級劍法:洞察對手的出招動作甚至意識,己方後發先至,以巧妙角度截擊對方攻擊而來的肢體(例如握劍的腕脈、手臂),阻截其攻擊,甚至令對手肢體自行送到劍鋒上,即所謂“追形截脈”。

     “武當形劍”以心法為重,沒有固定的招式。

    “追形”者,就如鏡子裡的反映,時刻因應對手的動作而動,如水無形。

    “形劍”全是以攻為守的截擊之法,無一招消極防禦。

     要做到準确的“追形”,要求瞬間的眼力和判斷力,非得具有豐富實戰經驗不可,隻有高級弟子才可能習練有成。

     此以攻止攻之法,固然立于不敗之地,唯一缺點是需要極集中觀察對手,所以隻适宜單打獨鬥,不合群戰之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