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特務天下

首頁
    尊到鳳陽地頭,從空棺中得了部随讀随滅的奇書,李甲三乃小說中的角色,不過是一虛構出來人物;然而,《七海驚雷》的作者“飄花令主”形容其功法操演的步驟甚詳,居然正是從神封、三裡、陰市、曲垣、環跳、期門和神庭這七穴觀想——須知這七穴正乃甘鳳池死而複生之際,由法圈處最早啟動的七個穴位;祇不過李绶武憑讀書印象随想,其先後順序正好相反。

     在此處不得不岔向歧路說出另一首尾:《七海驚雷》一書乃民國六十六年一月出版,上距李绶武入“南昌行營”已四十五、六年,李绶武豈能依照四十多年以後問世的一部小說中虛構而成的功法、于旦夕間救轉自己的一條垂危性命?然而,“飄花令主”描述這李甲三從觀想七穴而于頃刻間練成一部“以心念駕禦氣血周行;内鑄腑髒、外鑄筋骨的奇術”,其細節恰恰與李绶武向孫小六所追述的往事一模一樣。

    這麼一來,其間情由便十分複雜了。

    倘若按諸常情事理言之:李绶武初演“法圈功”決計不可能是在讀了出版于四十多年之後的《七海驚雷》才做到的;那麼,為什麼不反過來說:倒是《七海驚雷》的作者“飄花令主”曾經像孫小六一樣聽李绶武說起“南昌行營”中的一段經曆,才将之巨細靡遺地植載入書,是以尋常讀者隻道那是角色李曱三的際遇和體驗;殊不知那情節卻是李绶武的人生中十分眞實的一段過程。

     總而言之:如果将小說和實情對照參詳,便更得以詳知當時究竟——李绶武一旦觀想起那七處大穴,但覺分别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微光分别自那七穴湧入丹田,七色微光倏忽沖撞、融會,居然形成一旋轉不休的虹影,虹影越轉越疾,諸色乍然泯滅,便祇剩下一圈白色輪迹。

    也就在這白色輪迹方且形成的當兒,雲門、中府、巨阙、章門、京門、季脅、太倉等七穴也相繼為應,分别在李绶武的觀想之中出現了七色微光,并再次湧入丹田,绾成虹影,重鑄輪迹。

    到了這一刻,李绶武才漸漸悟覺:幸而自己記憶所及的七穴部位無誤,正是在脈血周流之際與法圈直接作用的七個穴;其實,更幸而因為他記誦所得,無意間逆悖了次序,否則順之作用,以李绶武這等從未練氣行功的人突如其來地“以意使氣”,且又讓這未經導引、舒張之氣搶攻神庭穴,則非但無法開啟法圈,恐怕還要落個“五腧俱傷”——然則李绶武即使再有幾條大命也活不轉了。

    但是他顚倒了次序,由胸口神封穴起觀想、導氣息,恰為合宜。

    正因神封穴在靈墟之下一寸六分,為足少陰脈所發;“足少陰、太陽,水也。

    ”水性陰柔就下,順勢利導,得以緩濟奏功。

     李绶武就這麼躺卧靜息,聽任前後七穴遂次第而漸漸活絡,法圈更不疾不徐地向前催轉,下經會陰而入督脈,沿脊柱而上,分别向後腦的浮白、風府——也就是耳後入發際一寸以及項後上發際一寸的兩處穴位。

    就在這兩穴中有了澎湃洶湧的動勢,李绶武微微笑了起來;他知道自己有救了。

    如果這個人生片段能夠開展得像《七海驚雷》的小說角色李甲三的遭遇一樣順利,李绶武行氣沖撞周身三百六十要穴的功法将在三個時辰之内逐漸修成,屆時他祇須大搖大擺走出這計劃處,穿過一條長廊,步下兩截樓梯,再向北踅行三十步,便算是脫困了。

    其間即便是無數魑魅魍魉、修羅夜叉前來阻截,也抵敵不過他拂袖彈指之力。

    那麼,濟甯李氏一支的法圈功自将開立出二十世紀武林版圖之上的一片新疆域。

    無奈李绶武素無撲刀趕棒的興味,神功鼓血振脈之下,方才将損傷的神經束修補疏通過來,這位仁兄便勉強撐身而起,蹒跚踱走,來到其中一壁的櫥架之前,随手翻看起那些宗卷文書。

     李绶武閱字讀書二十餘年,早已練就一目十行、過眼成誦的本事,雖間或有那極其繁瑣、細碎的材料未必能纖芥無誤,不過一經寓目的檔案當即與前此多年之間所曾接觸的諸般圖籍、文章,乃至形形色色布之于紙面的載記、轶聞、稗官、閑說彙織成愈益龐大的知識之網。

    在這樣一張網上,熟極而流的讀書人如李绶武者,根本毋須花費太多氣力,便能夠勾稽比合出這四面連壁及頂的櫥架上所貯放的,正是開國以來南京政府諸般秘密行動的記錄。

    質言之:這個計劃處并非籌備任何尙未眞正展開的任務的地方;而是收藏一切已經遂行工作之結果的地方。

     後人無法得知,/李绶武究竟浏覽了多少密檔,也很難估計他所窺知的密檔之中又有多少内容曾經輾轉為他人取得。

    不過,經由《民初以來秘密社會總譜》這部書的綜理、分析,則大緻可以得出幾個重要的面向:第一,世人所熟知的“老頭子”在民國十六年為了駕馭開設在租界區中的銀行、商店、公司、工廠等南京政府管轄不到的地方而投拜于老漕幫之門,成為正式的弟子。

     第二,老漕幫自民國十六年五月起每月供應“老頭子”所需之黨費、軍費、人事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